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08-05 15:37      责任编辑:路平    来源:http://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显示,2015年我国的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在542亿元左右,2018年有望超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2012年生鲜电商元年之后,资本对生鲜电商倾注了百般热情,各式生鲜电商或补贴、或促销,大大刺激了用户渗透率的上升,但到了2016年,大批生鲜电商纷纷倒下。
 
  在这残酷的洗牌阶段,生鲜电商行业是否还存在发展机遇?对此,新思界产业研究院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院
 
  一、传统生鲜模式分析
 
  1、高流转低毛利
 
  通过研究供应链条发现,线下商超传统的B2C模式,从蔬菜经纪人到一二级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价格涨了3倍,经手的有3道环节,每个环节的利润却只有10%左右,而菜场的毛利稍高,在30%左右。
 
  2、高折损率
 
  高流转造成了蔬果的高折损,目前传统的流通领域,一年的折损率就高达20%-30%,每年约有9000万吨的蔬果烂在运输途中。
 
  3、经营悖论
 
  传统B2C模式,每天过了晚上8点,生鲜就要折价售卖,这意味着B2C模式既要保证经营货品的充足率,又要承担高折损率。
 
  二、普通生鲜电商模式分析
 
  由于生鲜果蔬难以保鲜,运输中生鲜电商必须为之配备相应的冷链物流,而冷链物流又是设备投入高、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场的烧钱行为,因此不少生鲜摒弃线下的平价菜品类,改做高客单价、高毛利的进口生鲜,来覆盖运营成本,如:牛奶、牛肉、银鳕鱼等。
 
  然而,生鲜电商做平价菜,就真的无利可图吗?食行生鲜的创始人张洪良并不这么想,他认为,卖平价菜这事能做,核心是要找对方法,即如何把损耗和订单履约成本降下来,如何把用户密度、复购率和留存率提上去。
 
  1、重构供应链管理
 
  在社区铺设生鲜柜,用户下单后反向去农田定制采购。这种商业模式分为两段:先从C端的消费者切入,让消费者预先订购采买需要的量。作为B端,食行生鲜整合需求后,直接从基地采购。消费者订购多少,食行生鲜采购多少。这种预定式消费的C2B2F模式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做到零库存,降低仓储成本,保证食材新鲜;另一方面,能以销定采,干掉流通领域的层层周转,把折损率降到最低。
 
  2、自建冷链和物流
 
  食行生鲜的冷链车全部自有,生鲜柜也是自主研发。冷链车的前期投入高达3000万-4500万元;而一个1000户的小区通常需要100个单格的生鲜柜,其成本在10万元左右。冷链的基础设施占总融资额的50%。但为了避免像其他竞争者那样因品质无法管控而倒下的悲剧,这部分的初期投入必不可少,且从长期的运营成本来看,还多有结余。
 
  3、严格把握品控管理
 
  食行生鲜采用基地直送,每批必检的方式,农产品中添加化学品,通常是为了保鲜和降低折损,若通过冷链物流和基地直送,就能从源头上追踪每批菜品的质量。
 
  如今,食行生鲜的综合好评率约在97%,退货率约为0.7%,订单量在近4年保持3至5倍的增长,年销售额近3亿元。
 
  在生鲜电商普遍遭遇寒冬的状态下,食行生鲜如异军突起。任何时代,逆难而上、潜心钻研、深耕品质的生意人总是能够不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一往如前。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