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2017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2017-07-17 15:18      责任编辑:路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2017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一、土壤修复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工业污染场地的修复以污染企业为主,耕地修复则依赖政府投入。近年来,国内的土壤修复工作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据了解,“土十条”内容中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据测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亿至2000亿元。考虑到国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紧的因素,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至1.4万亿元。
 
  国家也会酝酿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和规范土壤污染治理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并逐步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下一步国家将细化社会资本投资土壤污染治理领域的鼓励措施,包括财政、税收、贷款优惠等内容。新思界研究院认为,从中长期考量,“土十条”发布之后,带动的投资预计远超5.7万亿元。
 
  二、土壤修复技术水平还需提高
 
  目前在土壤修复领域,我国较为明显的短板就是缺乏适合本国污染土壤特点的装备。国内企业在开展土壤修复业务时,一般都会引进国外先进的修复技术设备,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壤类型、污染程度与条件特性与国外并不一样,因此导致这些设备在国内市场“水土不服”。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针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起步较晚,技术及装备研发、大规模推广方面尤其是差距明显。对于产业来说,仍旧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PPP创新模式打破行业发展瓶颈
 
  土壤修复的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年土壤修复行业细分市场深度调研报告中显示,修复100亩中度污染的土地,所需的成本达到3000万元以上,国内很多土壤修复的规模都超过亿元。
 
 
  自2014年土壤修复PPP创新模式-“岳塘模式”推出后,打破了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完善了从土地修复到收益实现的机制,土壤修复加后期土地流转相结合的项目受到追捧。在城市及工业土壤修复领域,土壤修复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加上PPP政策的不断推动,促进土壤修复领域快速发展。
 
  
关键字: PP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