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智能诊疗是突破以往的单一病种或单个专家的诊疗模式,利用互联网或通过研发高科技产品实施对病症的诊断、治疗等过程的一种诊疗方式。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年智能诊疗行业细分市场深度调研报告》显示,中医智能诊疗主要包括硬件仪器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仪器有中医智能镜、数字化中医诊断仪、中医智能诊疗仪等,软件系统主要指中医APP。
1、中医智能镜
中医智能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社区和医院人群数据库为基础,结合了云计算、深度学习和可视化等技术,在线采集面象、舌象和问诊信息,通过云端计算,实时给出健康报告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
中医智能镜的研发单位主要是医院、科研单位、高校实验室、精密仪器研发企业,目前已有部分产品在市场上进行展示。但中医智能镜还处于体验推广阶段,主要是部分科研单位或高校实验室在做研究推广,成本较高,还未实现量产销售。目前,华东和华北地区是中医智能镜需求量最大的区域,两个地区的需求总量占比达60%。
中医智能镜展现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的新思路。未来,随着中国老龄人口增多以及现有上班族生活步伐加快,中医智能镜或能成为人们的私人健康顾问,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2、数字化中医诊断仪
中医在实施诊断时靠的是多年积累的主观经验,限制了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因此,诊断的数字化对继承和开拓现代中医学有着重要意义。数字化中医诊断仪主要有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SMF中医舌面象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登。2016年中国数字化中医诊断仪市场规模为17亿元。
未来,数字化中医诊断仪要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为导向,以发挥市场机制为导向,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技术和理念相对接,满足人们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才能实现数字化中医诊断仪的跨越式发展。
3、中医智能治疗仪
中医智能治疗仪器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医诊断所依据的望、闻、问、切四诊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及处理的仪器。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医诊疗仪器约有200多个品种,主要应用在科研和教学中。
2013年我国中医智能治疗仪的市场规模为27.7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49.8亿元,可见中医智能治疗仪近年来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中医智能治疗仪行业在技术、产品性能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未来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4、中医APP
中医APP主要借助信息收集和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对权威的中医数据进行整合,实现用户症状自诊、医生查询、药方查询、个性化养生膳食推荐等功能。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不断普及,移动通讯需求及习惯多样性也促进了移动医疗的发展,国内移动医疗APP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中医APP主要为用户提供线上诊疗、医药查询、线上预约等服务,其中应用较多的中医APP有甘草医生、看中医、大家中医、华佗中医大师等。截至2014年初,国内医疗健康类APP已多达2000多款。预计到2017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资金市场也较为重视中医APP的投资。其中,看中医APP于2015年12月获得5000万A轮融资;2015年11月,成都高新区中医APP“优医365”获得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基金1亿元天使投资集聚,创下了近年来国内医药APP募资新纪录;2016年11月,广誉远旗下的中医问诊平台“杏林壹号”App正式上线,投资达150万元。
从各融资轮次来看,除早在业内立足的固生堂快马加鞭,在两年内完成两笔大额融资遥遥领先之外,小鹿医馆近亿元的B轮融资也使其进入创企中发展的前沿,其余创企市场布局仍处早期。
2015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政府网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文件中特别提到,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未来,在政策推动下,中医智能诊疗行业将不断发展,中医智能镜、数字化中医诊断仪、中医智能诊疗仪、中医APP等细分市场均有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