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行业诞生于改革开放后。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涉外商品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这是我国国内物业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标志着这一新兴行业的诞生。我国早期的物业管理行业衍生于房地产开发行业,物业管理企业一般依托集团内房地产开发商,单纯为地产商提供后续的管理服务,缺乏独立市场开拓能力。历经30余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虽已初步形成公司化运作和品牌化管理,但总体来说,行业发展很不平衡,集中表现在物业管理企业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市场份额分散等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处于激烈竞争和行业整合阶段。
截止到2016年全国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87.6亿平方米,相比2015年的17.5亿平方米增长了约7.5%,管理面积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也驱动了物业服务行业的增长。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物业服务消费意识也不断增强,越来越看重物业服务,也进一步促进了物业服务行业的繁荣。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
2017年物业管理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在物业管理规模方面依然走在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管理面积的42.8%;中部物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约占全国的23.8%。总体而言中西部与东部的地区差异已经开始缩小。其中,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因素对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的区域差异缩小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6年我国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2016年本行业的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尚未形成市场占有比例较大的专业物业公司。但是近年来,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逐渐拉开与其他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存量房市场规模日益增大,为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行业领先企业主要集中在这些人口密集,住房需求激增的一二线城市,例如TOP20的企业中,有10家来自广东,3家来自北京,2家来自上海。
近年来物业管理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内对高端管理人员的需求旺盛,行业人力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也造成了人力成本的持续提升。比如,2016年TOP100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和管理员)的平均年薪为86853元,而普通操作人员(包括工程维修人员、程序维修人员、清洁工和绿化工等)的平均年薪为47174元。薪酬落差以及在一二线城市的较大的生活开销压力,使得普通操作人员倾向于转向其他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进一步造成本行业的人力稀缺。此外,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导致我国整体人力成本的提升,也导致了本行业人工成本的攀升。
新思界
行业分析研究员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业主需求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从单一基本需求向商务、交际、娱乐等多元化深层需求扩展,也促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做出调整。庞大的业主规模若被拓展成为消费终端,将给物业服务企业到来巨大的利润空间。以社区作为入口,通过物业资源的服务逐渐整合客户信息,运用APP、微信等互联网技术,构建物业生态圈和社商生态圈,使得业主足不出户即能享受各种服务,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的焦点。诸多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建立起包括社区电商、社区家政和社区金融的物业服务互联网平台,例如万科物业提出的“睿服务”体系,诚信行推出的幸福360智慧人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