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2017年中国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发展前景及投资机遇

2017-12-06 17:14      责任编辑:冯瀚东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2017年中国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发展前景及投资机遇
 
        磁共振技术是指发送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接收端,由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磁共振无线充电相对更复杂,通过向外发射电磁波传递电能,且传输距离远超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磁共振技术则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不过充电效率却从磁感应的70%-90%,大幅下降到不到50%。
 
        磁共振技术转换效率适中,适合远距大功率充电,目前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解决方案中,同时在医疗设备、工业设备和汽车系统的电源连接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的新页、中兴已经推出了无线充电桩产品,目前正在示范推广,尚没有大范围商业应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2022年中国磁共振技术发展前景及投资机遇》显示,磁共振技术较电磁感应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传输距离的扩张,这导致一部分消费类电子企业采用磁共振技术进行无线充电,主要公司有成都斯普奥汀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伏达半导体有限公司等。磁共振技术芯片的国外制造商主要有ST、MIT、Intel、IDT、日本富士通等,集中在医疗设备、工业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国外相比,我国磁共振技术在2015年之后发展迅速,主要代表企业有中兴新能源、厦门新页和威泊(上海)新能源,其中中兴新能源和厦门新页是目前国内磁共振技术最为成熟的公司。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目前阻碍磁共振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低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汽车产业突围,特别是改变石油资源严重依赖外部供给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和力度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近两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加快,到目前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100万辆,年均增幅超过200%,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全球占比均超过50%。但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依然较低,无线充电产品整体市场容量有限。
 
        2、成本较高 磁共振技术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应用前景被业内企业看好,比亚迪早在2005年就展开了相应了研究。国内的厦门新页科技有限公司、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了针对乘用车和客车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并在部分地区建设了示范点,但受成本及市场接受度限制,目前国内还没有实现商业化运行。目前国内一套无线充电设备是有线设备的数倍,造成下游推广困难。
 
        3、标准不统一 无线充电因其适应性强、安全性高、可无人管理等特点,被电动汽车界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目前国内没有制定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标准,现行的电磁限值标准远高于国际标准,各主机厂均处于观望状态。国内无线充电标准制定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预计将于2018年4月份对外公布。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