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导弹发动机可分为火箭发动机和吸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前者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因此不仅可用于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还可用于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导弹;后者只携带燃烧剂,要依靠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只能用于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
火箭导弹是由火箭作为发动机的导弹。弹道导弹就是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此外,战术导弹要求机动性能好和快速反应能力强,大都选择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导弹是20世纪重大军事发明之一,在射程覆盖、毁伤威力、突防能力、机动能力等方面,均展示出巨大优势,堪称战略威慑的“主力军”。
中国火箭导弹生产能力
全球火箭导弹行业始于19世纪30年代左右,主要的研制国家有德国、俄罗斯、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火箭导弹技术比较成熟,已经研制出较多的火箭导弹型号。此外,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韩国、伊朗等在火箭导弹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火箭导弹工业已实现产品型谱化,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是少数几个拥有完整的火箭导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事强国之一。在战略火箭导弹领域,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具有先进性能的多种型号,包括固体和液体、潜射和陆基、洲际和远中近程导弹;在战术火箭导弹领域,已形成多平台发射、远中近程齐备、高中低超低空兼顾、能实施精确打击的各种制导武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近年来,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剧增,台湾海峡及周边朝鲜半岛和南海局势对中国国家安全形势造成重大挑战。在国家安全形势新动态下,火箭导弹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中国火箭导弹产量也呈现增长态势。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2年中国火箭导弹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火箭导弹产量为0.76万枚;2016年产量突破1万枚,增至1.05万枚;2017年,中国火箭导弹产量达到1.18万枚。
市场竞争
火箭导弹行业内研制单位主要根据军方指令性规划牵引或者与军队签订采购合同组织科研生产,研发式或者订单式生产和交付都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产品销售数量和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波动影响较小,主要受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品定价机制的影响,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火箭导弹的研制周期长、技术风险大,企业要想拿到军方的采购订单,需要在前期进入预先研究或者工程研制阶段。我国火箭导弹的研制活动一直在相对封闭的科研生产体系内运行。火箭导弹国防工业参与单位结构,根据其作用和规模主要分为总体单位、二级配套单位和三级配套单位三个层次以及其他通用零部件供应商,呈现出上层研制单位数量少、下层配套单位数量多的金字塔形。
新思界
行业研究员指出,中国绝大部分火箭导弹实际上由两家大型控股公司的下属企业研制,这两家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此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 I)、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AVIC II)以及作为中国最大的地面武器研制厂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的下属企业也参与导弹研发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