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国都在加紧进行无人机的研制工作。
技术现状
无人机系统种类繁多、用途广、特点鲜明,致使其在尺寸、质量、航程、航时、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任务等多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近几年,全球无人机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进程加快,芯片、避障跟踪和集群空管等主要核心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在芯片技术方面,飞控主芯片正由MCU向处理能力更强的移动处理器发展。高通发布SnapdragonFlight平台,以骁龙801芯片为核心,实现实时飞行控制,支持GPS、4K视频拍摄和快速充电技术。英特尔推出基于四核凌动处理器的解决方案,与RealSense技术深度耦合,实现室内环境下的避障功能。三星推出针对无人机的Artik5模块,搭载1GHz双核ARMCortex-A7处理器,支持802.11b/g/n和蓝牙等无线通信协议,可针对720p/30fps的高清视频进行解码。
在避障技术方面,目前避障跟踪技术已从超声波或者TOF(飞行时间)等单一避障技术向单目结构光、视觉图象等多技术复合发展,Intel的RealSense和大疆FlightAutonomy技术是其中的佼佼者。英特尔RealSense技术采用红外线搭配单目测距技术方案,有效感知距离达10米,可根据障碍物的3D图像实现动态避障;大疆FlightAutonomy基于视觉图象复合技术,感知距离最远可达15米,且可在强光环境下实现动态避障。
在空管技术方面,各大公司正积极开发空管集群技术,如英特尔ShootingStar无人机利用集群技术自动规划创建空中图案,初创公司SkyWard正在与FAA、大疆、3DRobotics和Parrot等企业和组织合作研发无人机交通控制系统等。
生产情况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8-2022年无人机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报告》显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无人机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全球无人机产量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加39%。
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寡头态势已基本形成,市场开始步入红海阶段。大疆作为消费级无人机领军企业,已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过半份额,业内尚未出现对其具有明显挑战能力的竞争企业。部分中小无人机厂商在竞争压力下出现倒闭、转型等现象。如2017年1月,美国无人机制造公司LilyRobotics停业倒闭;2016年底美国无人机公司3DRobotics裁员并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型。
新思界
行业研究员指出,受益于消费无人机的带动作用,专业级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成本显著下降,在植保、安防、电力巡检等众多领域的需求正加速释放,虽已出现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但尚未形成寡头垄断,资本进入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处于较高水平,是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