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共享汽车模式的发源地,并且凭借着本区域强大的汽车制造实力,在现代化信息科技的助推下近些年发展比较迅速。现阶段,欧洲共享汽车行业的发展还主要以英、德、法等大国的重点大中城市为主,逐渐向小城市蔓延。欧洲共享汽车市场的主要运营商业主要是以大型商用汽车制造集团为主,除了欧洲本土汽车品牌商之前,美日等其他国家的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在欧洲市场开拓共享汽车业务。如戴姆勒旗下的Car2Go、福特旗下的Go Drive、宝马旗下的Drive Now、大众旗下的Quicar、通用旗下的Relay Rides、捷豹路虎旗下的In Motion等,起步时间从2008年到2015年不等。这些大型汽车制造集团在上游供应链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资金力量雄厚,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上也较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欧洲共享汽车的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在解决停车位、违章事件及交通事故等方面的问题上具有相对完备的策略及政策法规等。
美国共享汽车行业发展起步也较早,相对于欧洲而言,美国共享汽车的普及率更高,在运营模式上也比较成熟。这主要得益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除了汽车制造产业比较发达之外,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也比较先进,为美国共享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目前美国共享汽车运营模式相对比较多样化,并且在与政府合作方面要走在欧洲诸国的前面,相关技术在政府服务和社会基础服务方面的应用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美国共享汽车行业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阶段,主要市场被几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所占据,如Zipcar、Car2go、Turo、Getaround和赫兹等,这些龙头企业主要是以重资产模式经营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经过几轮兼并收购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相对欧美而言,中国共享汽车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行业成长期初期阶段,尽管一度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各类平台遍地开花,但与此同时,各类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也有少数企业由于资金链接断裂等原因面临破产的境地。总体上来看,中国共享汽车行业的运营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与欧美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国共享汽车运营企业较多,最初主要是以社会新进资本为主,后来共享汽车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吸引各整车生产厂商及传统租车公司纷纷加入。整车生产厂商及传统租车公司的强势加入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快速展现出新的面貌,迅速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8年全球共享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近几年,欧洲、美国及中国共享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均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其中欧洲及美国的上升趋势相对平稳,而中国共享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幅度较大,从2015年的2.4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9.83亿元。尽管中国共享汽车行业发展起步要比美国晚很多,但是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越美国。未来几年,中国共享汽车行业发展势头预计仍较强,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图表1:2015-2017年欧洲、美国及中国共享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新思界
产业分析师表示,近几年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共享经济发展潮,其中共享汽车产业也迅速崛起。由于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等,欧美中共享汽车产业目前业务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欧洲共享汽车主要是采用重资产模式,由大型整车厂商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共享汽车业务,代表企业主要是戴姆勒旗下Car2Go,福特旗下GoDrive,宝马旗下DriveNow,大众旗下Quicar,通用旗下RelayRides等。美国是以重资产模式为主,轻资产模式为辅的模式,主体市场被大型整车厂商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占据,纯运营共享汽车平台的企业占据较少的市场份额,代表企业主要有Zipcar、Car2go、Turo、Getaround和赫兹。中国则是重资产模式与轻资产模式混合,重资产模式中除整车厂商外还有传统租车企业介入,运营模式相对多样化,代表企业主要有GoFun、一度用车、途歌、巴歌出行、EVCARD、PonyCar、盼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