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是中国重要的材料工业。2013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中,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居全球首位。我国建材行业已逐步走向成熟阶段。
建材行业细分领域较多,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化程度低,具有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2017年,我国建材行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在市场需求继续放缓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8-2022年中国建筑建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建材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6万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5172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建材产品均价同比上涨8%,扭转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我国建材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从2017年全年来看,我国建材行业增速趋缓,但大部分过剩产能只是暂时关停,一旦市场形势好转随时可能恢复生产,产能过剩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推动这部分过剩产能加快退出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带动了建材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度提升。但是建材并不是高频消费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稳定,建材市场增长幅度开始放缓。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较多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建材行业也开始向电商渠道发展。但建材产品重复性购买频率低,消费者只有在装修过程中才会购买产品,使得建材行业电商渠道的发展并不是非常乐观。
随着一二城市建材市场的逐渐成熟,再加上房屋限购政策的不断推行,其继续增长的潜力较小,建材市场渠道逐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绿色装修、精品化装修的热潮到来。建材行业要抓住此次发展机遇,积极转型向高端市场发展。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建材市场需求增速开始放缓,但需求基数较大,行业规模仍维持较高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建材行业运行整体将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但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因市场好转而新增的产能项目,确保产能不再盲目增加。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居民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呈现绿色环保、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有实力的企业要抓住此次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所占市场份额,推动行业集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