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包行业按生产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在销售区域设立中央工厂,对本区域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和集中配送,将产品以批发的形式销售给商场超市和经销商,这种模式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包装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规模效应;另一种是设立连锁面包店,将其开设在城镇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和居民区,通过可视化操作和专业化的现场加工,的满足顾客在产品质量、口感和新鲜程度等方面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开放和发展,整个市场的大型烘焙企业规模呈扩大趋势,工业化烘焙的经营模式逐步占领市场,形成跨地区的企业和名牌产品。我国面包行业以现代食品科学技术为基础,从早期的作坊式生产逐步向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过渡,形成了一个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
《2018-2023年中国面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面包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1)面包制造行业集中度较低,生产企业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目前我国面包市场中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多且分散,其中,跨地区经营的知名面包生产厂商较少,此类企业生产设备投入较大,专业技术水平较高; 绝大多数面包生产厂商属于地方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较小,生产工艺基本以小作坊生产为主,此类企业数量虽多,但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在制造领域,生产加工趋于专业化和标准化,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国家和行业标准在原料、生产工艺、产品和检测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面包生产企业加强与原料供应商、行业协会的合作,在原料、食品添加剂的选择,生产工艺和包装的设计等方面加强专业化协作,为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3)在消费领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呈现出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外面包品牌和香港、台湾制造商大批进入内地市场,在产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为国内的面包品牌做出了积极的榜样,带动了整个面包行业的发展。随着认知度的普及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面包行业呈现品牌消费和高档消费发展的趋势。消费者关于品牌需求的一方面代表了对品牌企业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信任,另一方面品牌企业可以将产品的特性和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消费者的喜好之中,使消费者形成品牌依赖效应。
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认为,烘焙食品于20世纪80年代从香港台湾地区引入中国大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西方食品、原料和技术的进入,我国的烘焙行业从20世纪末开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期间随着居民对西方食品接受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食品消费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将推动烘焙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