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政策大力支持档案信息化建设 投资前景看好

2018-12-07 09:50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政策大力支持档案信息化建设  投资前景看好

  2013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新四化的要求,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即从过去以技术为主导向以服务为主导转变,从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向注重档案内容信息化转变,带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与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良性互动,从整体上推进档案事业发展。”这标志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以“融合、共享、服务、创新”为特征的深化转型阶段。
 
  我国档案信息化行业主要面向两大类客户,第一类是全国的档案局、档案馆,以及政府部门的档案室,第二类是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等。
 
  从第一类客户来看,全国及地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化愈加重视,对档案事务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档案信息化建设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按照目前档案局(馆)信息化建设实践,通常省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2500万元;地市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1500万元;而县市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500万元。由此估算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另外各级档案局(馆)每年还需投入约原始投入的20%-30%进行维护或升级,全国档案局(馆)信息化市场容量巨大。
 
  从第二类客户来看,截至2017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约为6万家,保守估计每家大中型企业的档案信息化投入至少20万元,则档案信息化市场中仅针对大中型企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20亿元。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社会共享是档案信息化的根本目标。2011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和《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二批)》通知,将列入目录的100种专业档案作为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明确为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专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项目进行重点监管。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上述专业档案涉及重要政府部门多达60多个,涵盖人事、民生、政务、经济、文化等领域,是人们社会生活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的具体体现,将有力推动我国档案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与国家对档案信息化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等方面,在政策支持下,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