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为齐全,矿产自给程度较高。随着我国找矿技术和矿产开发技术不断提高、能源需求量快速增加,我国矿山开发速度不断加快。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被破坏污染、未经治理无法使用的土地,矿山生态修复可以对矿山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在我国矿山开采面积日益增大的情况下,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矿山开发占用土地面积约为360万公顷,其中,历史遗留及责任人灭失的矿山面积为230万公顷,在建及再生产矿山面积为130万公顷。我国矿山开发占用土地面积庞大,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矿山生态修复愈发重要。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自20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发展,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修复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开始起步,矿山生态修复科研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现阶段,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所使用的方法为稳定化处理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法(直接植被、覆土植被)两大类,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两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自矿山生态修复科研工作开展以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速度加快。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全国累计完成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为90万公顷,治理率约为29%;2017年,全国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为4万公顷,其中,在建及在生存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为3万公顷,废弃矿山治理面积约为2万公顷。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规模日益扩大。
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现阶段,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良性运行机制依然欠缺,所实施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适用范围较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过低,专项资金来源单一,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较低,企业投资和治理意识较差。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地方政府及企业的重视程度仍待加强。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21世纪以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日益成熟,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形势依然严峻。美国与加拿大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生态修复制度成熟,我国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完善国内制度,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