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由于生活习惯的转变,亚健康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对健身的需求持续上升。21世纪以来,我国健身市场增长速度加快,但现阶段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渐加深、健身观念逐步普及,我国健身市场未来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健身行业“十三五”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10-2017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2018年,健身行业产值达到1782亿元,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我国健身人群数量占比已经达到40%以上,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健身观念正在逐步渗透,市场未来可发掘空间依然广阔。
2009年,我国设立全民健身日,此后,政府不断加大对健身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关政策陆续推出。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要达到7.0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4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随着国民健身观念逐渐养成、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健身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在需求的刺激下,我国健身行业规模增长迅速,连锁健身品牌不断涌现。但整体来看,我国健身行业中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推出的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拥有绝对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尚未出现。我国健身行业业务模式较为单一,受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型健身房除健身业务外,逐步增加健康讲座、美容、健康餐饮、会员活动等延伸业务,呈现由单一业务向综合性业务方向发展的趋势,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
我国健身市场中,由于经济水平、消费观念不同,各地区健身市场渗透率高低不一。相较来说,一线城市健身产业进入时间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市场渗透率更高,大型连锁健身品牌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非一线城市健身市场增长迅速。在消费升级逐步下沉的情况下,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健身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居民健身观念逐渐养成,健身行业发展前途光明。在此情况下,健身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大部分企业经营模式不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80%的健身房营业时间不超过12个月即关店倒闭,健身企业普遍生命周期较短,寻求科学的、可长期发展的经营模式仍是我国健身行业发展所需关注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