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是指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日常消费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个人护理用品、烟草酒类、家庭护理用品。快消品市场潜力大,进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庞大,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主要依靠消费者高频次、重复性消费,通过规模市场量来获得利润和价值,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快消品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万亿元,快消品在社会消费品市场中的比重约为35%,是我国居民消费金额最大的项目,在社会消费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18年,我国快消品销售额增速为5%,其中,个人护理市场增长快速,达到10%;饮料市场增长相对缓慢,仅为1%。自2013年,我国快消品行业首次出现增速下滑之后,2013-2018年,我国快消品行业增速始终低于国家GDP增速。
我国快消品流通渠道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现代流通渠道,包括大卖场、超市、连锁便利店、专营店等;二是传统流通渠道,即传统夫妻店,一般规模较小;三是线上渠道,包括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2018年,我国现代流通渠道快消品出货量占比为41.0%,传统流通渠道快消品出货量占比为51.1%,线上渠道快消品出货量占比为7.9%。总的来看,现代流通渠道和传统流通渠道仍是我国快消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2018年,我国线上渠道快消品销售额增速达到32%,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线上渠道增长强劲。随着我国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普及率不断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2018年,我国城市家庭中60%以上的家庭在线上购买过快消品,比例持续上升。并且,我国下线城市的电子商务市场增长更为迅速,其渗透率逐步向上线城市靠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快消品线上市场未来仍将保持高于行业整体增速的速度增长。
随着消费观念升级,我国消费者对健康化、个性化的快消品需求不断上升,市场需求逐渐向中高端领域发展。以饮料行业为例,2018年,我国饮料行业产量下滑幅度达到12%,但低糖/无糖饮料、功能性饮料、膳食纤维饮料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产品平均单价提升,使得2018年我国饮料市场仍保持1%的速度小幅增长。这表明我国消费者对中高端快消品的购买意愿增加,快消品行业产品结构需持续调整升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18年,我国快消品市场中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前十品牌分别是伊利、蒙牛、康师傅、海天、旺旺、双汇、光明、立白、农夫山泉、统一,均为中国品牌。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我国消费者对快消品的品牌要求不断提高,打造品牌知名度也是提高快消品生产企业销售额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的来看,品牌化与高端化是我国快消品行业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与销售额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