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内地上映,上映37天,票房合计逾46.55亿元,超《流浪地球》升至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名,仅次于《战狼2》的56.82亿元。新版哪吒以“魔童”形象出世,齐刘海、黑眼圈、鳄鱼牙,暴躁易怒、顽劣不堪,时不时编首打油诗吐槽众人,然而,这样一个“另类”形象却吸粉无数,成功引爆暑期档,无疑也为国产动漫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纵观近些年国产动画发展历程,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斩获9.6亿票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低幼”的标签,成为现象级动漫作品,使得动画电影市场关注度陡然升高。虽然《大圣归来》、《哪吒》这样的爆款动画电影具备标杆效应,给动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但是,动画电影的本质还是电影,可预见性低、制作周期长、现金回收周期更长。在同等条件下,动画电影的产能远低于番剧。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工业化程度较低,整个产业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呈现两头市场集中度较高,中间竞争分散的局面。尽管出现“昙花一现”似的现象级电影,昭示国产动画水平正在缓慢进步,但头部精品仍然无法改变国产动画电影在面对进口动画电影时质量落差巨大、难以积累票房的残酷事实。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动漫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后,观众们溢出的动画电影消费热情被进口动画电影全盘接收,2016年动画电影票房突破46亿元,其中进口动画票房增长高达90%,国产动漫票房增长仅在20%左右。直到2019年8月,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占比才反超进口动画电影,但刨除《哪吒》这一异军突起,其余影片均表现平平,难当重任。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产动画的发展不能依靠少数爆款电影,而要形成多平台、多品类、头部和长尾并存的产品矩阵。近几年,《哪吒》、《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等系列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为国内动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产动漫行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整合行业标准化体系,从“产品打造”成为“产业制造”,通过动画电影将中国文化输出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