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材料是指能够阻滞热流传递的材料。传统的隔热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等,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隔热材料种类不断增多,性能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拓宽,逐步从建筑、工业、能源等行业扩大到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规模随之不断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隔热材料行业市场现状综合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我国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我国市场对隔热材料需求持续快速上升。2010-2017年,我国隔热材料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2018年达到992亿元,增速有所放缓。预计未来5年,我国隔热材料市场规模将保持10.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1600亿元以上,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隔热材料行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经过不断发展,我国隔热材料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其他地区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华东地区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达到41%;其次是华北地区,企业数量占比为32%;华南地区排名第三,企业数量占比为17%。在众多生产企业中,规模较小、研发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占据较大份额,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按照材料成分来划分,隔热材料主要可以分为无机隔热材料、有机隔热材料、复合型隔热材料等。无机隔热材料主要有矿棉、硅藻土、玻璃纤维、聚氨酯、聚乙烯等;有机隔热材料主要有木纤维制品、木屑、刨花、稻草等;复合型隔热材料主要有铝箔、铝板及其他铝制品等。其中,无机隔热材料产品种类不断增多,性能提升速度较快,在市场中的应用占比不断提升。
工业和建筑领域是我国隔热材料的主要应用市场,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隔热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科技产业中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再加上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未来我国隔热材料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在此情况下,行业需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向规范化、品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隔热材料在民用建筑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隔热材料应用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占比达到70%以上,而我国应用占比不足10%。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化,未来随着我国居民节能意识不断提升、对隔热材料接受度不断提高,我国隔热材料行业在民用建筑领域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