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一般不上市流通,投资目标针对性较强,收益回报通常较高,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机制灵活,投资优势明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6年以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速度加快,众多公募基金人才进入私募基金行业,推动行业逐步壮大。201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基金行业正式被纳入监管,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现阶段,私募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我国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4448家,同比增长8.9%;已备案私募基金为74642只,同比增长12.4%;管理基金规模为127783亿元,同比增长15.1%。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显示,从区域分布来看,由于我国广东、上海、北京三地均拥有证券交易中心,更便于私募基金的退出与赎回,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三大区域,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70%,引领全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万余家,数量较多,但基金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仅为234家,大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存在的问题较多。除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外,由于行业监管政策较松,还存在非法集资现象。另外,专业人才不足,较多缺少经验、风险意识较弱的从业人员涌入,也给行业发展带来限制。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相关法律政策正在不断完善,监管将日益严格,未来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要求、投资者资产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都将不断提高,私募基金行业进入门槛将提升。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投资者与从业人员素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私募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行业的发展日益重视,相关政策标准正在不断完善,行业未来监管将日益严厉,进入门槛将逐步提高,将促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