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玻璃深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 实力不足企业将被淘汰

2019-12-25 17:45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玻璃深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 实力不足企业将被淘汰

  玻璃深加工是指利用一次成型的平板玻璃为基本原料,根据使用要求,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再加工制成具有特定功能玻璃制品的过程。相较于普通平板玻璃,应用在不同领域的深加工玻璃在特定性能上均有较大提升,可广泛应用在节能建筑、汽车交通、电子、通讯、军事等对玻璃品质要求较高的产业领域。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制造业技术不断进步,国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建筑及工业领域对玻璃的节能性、安全性、美观性以及其他特殊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玻璃深加工行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大,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够生产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玻璃深加工产业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
 
  与普通平板玻璃行业相比,玻璃深加工行业产品种类众多,有千余种细分单品,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传统的建筑装饰领域外,还广泛应用到电子、通讯、军工等高科技产业领域,消费需求没有明显的周期性,且产品附加值较高,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在2015年前后我国平板玻璃产销量下滑的情况下,玻璃深加工行业营收仍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玻璃深加工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2-2018年,我国玻璃深加工行业产量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2018年产量超过4500百万平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玻璃行业产品深加工比例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深加工比例仅为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左右。随着下游市场对玻璃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玻璃深加工行业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玻璃深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区域集中度较好,但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弱,工艺技术水平低,生产以仿制为主,导致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呈现产品结构不平衡、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玻璃深加工产业大而不强,用于特殊用途的高性能产品还需依靠进口。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科技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市场对深加工玻璃产品的设计、精度、多功能性、安全性、节能环保等要求不断提升,中高端深加工玻璃产品需求比例不断攀升。在此情况下,规模较大、拥有创新、技术与品牌优势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将陆续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