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口岸是指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建立智能系统应用到口岸管理过程中,实现运输、仓管、检验检疫、海关监管等领域的智能化运作。口岸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门户,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自贸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质、高效的智慧口岸建设成为必然。
我国口岸可以分为陆路口岸、航空口岸、水运口岸三大类。2018年,我国陆路口岸出入境检查机动车数量达到3352.9万辆次;民航港澳台及国际旅客运输量达到7494.4万人次,货邮运输量达到266.2万吨;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为41.9亿吨。我国三大类口岸出入境人次及货物运输量均保持上升态势,口岸管理压力随之不断增大,完善的口岸管理解决方案重要性日益突出。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应用到口岸管理决策过程中,可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提升口岸运行服务响应能力,大幅提高口岸通行效率。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口岸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以提高口岸的管理协调能力,促进人员、物资的高效便捷流通。在此背景下,我国智慧口岸建设速度加快。
现阶段,我国天津、上海、重庆、深圳、青岛、大连、郑州等城市已经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设智慧口岸,智慧口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智慧口岸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代表性企业主要有盛视科技、航天信息、同方股份、宏桥高科、中云智慧等。我国智慧口岸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并非专一发展智慧口岸业务的企业,专业性企业数量极少。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智慧口岸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盛视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口岸业务的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陆路口岸、航空口岸与水运口岸,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品牌知名度较高。2016-2018年,盛视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6%,2018年同比增速达到52.1%,增长势头强劲。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智慧口岸市场发展态势优良。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口岸是人员与物资出入境的关口,在国家对外经济交往中地位重要,我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出入境人次与货物运输量持续保持上升态势,口岸管理压力不断增大。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的智慧口岸可以大幅提升口岸管理效率与服务响应能力,成为口岸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普及率不断提高,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