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是指运用各种地质勘查方法,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五个阶段,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地质勘查除了对岩石、矿产、地下水等进行勘查外,还可以对区域地质、海洋地质、地热、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进行调查,利用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掌握国家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等情况。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在环境地质调查方面的工作比例不断增加,在矿产勘查方面的工作比例相对减少。
2013年以来,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持续深度调整,相关投入持续下行。2018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73.72亿元,同比减少12.4%。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8.30亿元,占总量的33.6%;地方财政投入53.77亿元,占总量的30.9%;社会资金61.65亿元,占总量的35.5%。2019年上半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继续下降,预计全年仍保持降低趋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地质勘查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地质勘查市场保持下行趋势,政府大力推动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升级,部分单位已经完成了改革工作,但仍有较多单位改革积极性不足。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落后,盈利能力弱,制约行业健康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行业需抓紧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速度加快。在此情况下,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开始向海外市场发展,拓宽了行业营收渠道,提高了行业盈利能力。但我国地质勘查单位中,较多单位规模偏小,能够为国外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单位数量较少,国际竞争力较为不足。由此来看,无论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还是行业自身发展所需,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均需进行改革升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地质勘查涉及到国家矿产、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行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持续下降,但国家正在推动资源税改革、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等政策,为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地质勘查行业需加快改革升级步伐,淘汰落后管理模式,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