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可燃冰开发应用价值极大 中国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

2020-03-31 18:38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可燃冰开发应用价值极大 中国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可以燃烧,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其用途与常规天然气类似,主要用于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化工等领域中。我国正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清洁的新能源成为关注重点,因此可燃冰开采及应用受到了国家重视。
 
  可燃冰燃烧无污染,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值高,能量是煤炭与石油的10倍;在全球范围内,可燃冰的储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总储量的2倍。由此可见,可燃冰应用价值极大。全球可燃冰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中。中国国境内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及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及东北冻土带,合理开采和应用,可以大幅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度。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可燃冰开发市场调研及投资远景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开始对可燃冰开采进行勘探调研。随着技术准备逐步完善,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可燃冰试采,稳定开采时间达到60天,获得圆满成功。2017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可燃冰列为新矿种。2020年2月,我国进行第二轮可燃冰试采作业,在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方面均创造了新纪录。我国可燃冰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
 
  可燃冰开采难度大,对开采技术、开采装备品质要求高,在全球市场中,仅有极少数国家具有开采能力。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国企业在核心装备领域不断突破相关技术瓶颈,在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工作中,开采设备的国产化率得到提高。可燃冰能量密度高,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开采风险大,若开采技术不到位,极易引发海底滑坡、塌陷、海啸等灾难,还会毁坏海底工程设施。我国可燃冰开采正处于试验性试采阶段,离商业开采还有较远距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相关开采技术与开采装备品质还需不断进步。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可燃冰储量大、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其开采及应用是我国缓解能源危机、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式,因此产业发展受到了国家重视。2017年与2020年的两轮可燃冰开采工作,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已经由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阶段跨越,离商业化开采更进一步。现阶段,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在国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为了保证长期开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行业未来在开采技术与开采设备品质方面还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