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可以针对所有普通居民,主要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等服务。近年来,在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阶段,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也得到了加速发展。
2017年,文化部在《“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发展到202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要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应用也更加普及,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等。而该项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显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与上一年同比增加了20个;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达到1699.67万平方米,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6.5%;图书总藏量111781万册,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7.3%;电子图书86557万册,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7.0%;阅览室座席数119.07万个,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6.6%。由这些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行业正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基本达到了文化部在《“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主要指标。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基本达到了政府部门规定的2020年相关指标,未来市场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发展。但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理念的进步,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面临着运营模式落后、信息技术应用欠缺、资源存储能力不足等挑战,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仍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切实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质量,保证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