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O3)在大气层中能够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同时,臭氧还具有较强的杀菌性,可用于食品、药品、化工、水处理等领域。但在人类生活环境中,臭氧浓度超标时,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提高,同时还会阻碍植物光合作用,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现阶段,臭氧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臭氧污染治理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环境中存在的臭氧,可以使用仪器对其进行监测,以判断城市臭氧浓度是否超标。臭氧污染监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红外吸收光谱法,是使用一定频率或能量的红外光照射空气样品来检测臭氧浓度;二是气相滴定法,是利用化学发光法原理的仪器检测空气样本中臭氧浓度。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臭氧污染治理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臭氧浓度持续稳定上升,达标城市数量逐年下降。我国臭氧浓度高峰一般出现在夏季,6-8月到达高点,但近两年,国内臭氧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春秋季也出现臭氧超标问题。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厉,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PM2.5问题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臭氧污染治理成为继PM2.5之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
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中,30%的城市臭氧超标。受全球气候变暖、污染排放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臭氧浓度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氮氧化物(NOx)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产臭氧的前体物,为减少臭氧浓度,有效控制NOx与VOCs排放量至关重要,这是在源头上减少臭氧产生以达到臭氧污染治理的目的。
2011年以来,我国NOx与VOCs相关的大气污染治理企业数量迅速增多,现阶段企业数量超过800家,主要包括其他领域环保企业跨界、化工企业转型、新创企业、国外企业等。这些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我国VOCs排放种类众多,监测及治理难度大,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发展较为混乱。在此背景下,我国臭氧污染治理效果较差,未来行业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臭氧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PM2.5问题逐渐改善,臭氧污染问题受重视度将不断提升,预计“十四五”期间,臭氧污染治理将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政策的推动下,预计2021-2025年,我国臭氧污染治理产业链上下游各行业发展空间将增大,实力较好的企业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