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处于保质期内的食品。临期食品没有过保质期,属于安全食品,可以食用,国内外超市通常设置临期食品专柜台,将临期食品降价出售或者与正常食品捆绑出售。临期专柜台将快要到达保质期的食品以及洗衣液、洗发水等日用品归纳到一起,并明确标志为临期商品,通过打折促销,即让能消费者买到便宜的商品,又能减少商家经济损失,避免资源浪费。
不同食品的保质期不同,根据食品包装特性,其食品保质期有长有短。根据官方的临期标准,标注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像糖果、饼干、罐头等,其保质期前40天左右为临界期;标注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下的食品,保质期前20天为食品临界期,像方便面、牛奶以及其他乳制品等;保质期在6个月以下的食品,像速食火锅、真空包装的熟食等,其临界期一般是到期前15天;保质期在3个月以下的食品,像肉食、鸡蛋等,其临界期一般是到期前10天;保质期在1个月以下的食品,像酸奶、手工面包、点心等,其临界期一般是到期前5天;保质期在15天以下的食品,像乳酸菌、未灭菌熟食、凉菜等,其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零食市场规模巨大,每年因流通效率就能导致食品损耗达到千亿元。2006-2016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从4230多亿元增至22150多亿元,我国零食行业产值规模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4年,我国零食总产值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另外,每年我国还需要进口大量海外零食,面对如此大的零食市场规模,库存沉淀已成必然,我国临期食品市场高达百亿。
对于保质期较长的临期食品,消费者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临期食品一般在保质前1-6个月内就开始降价处理,并不是临期前的几天时间,所以临期食品安全问题不必过多担忧。而喜欢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更看重商品价格、数量以及性价比,而不是商品的品质、口感和质量。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临期食品没有过保质期,属于安全食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临期食品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还能减少生产厂家的经济损失,避免资源浪费。我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库存积累下,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不容小觑。随着我国零食行业规模逐年递增,未来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