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判断车辆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分为强制检测和非强制检测两种形式。其中强制检测,又称定期检测,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机动车必须定期参加的检测;而非强制检测是指机动车生产及服务类企业(如检修厂、汽车制造厂、二手车公司)因业务开展需要而执行的机动车检测。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再加上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意愿及能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6亿辆,较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4个百分点,为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提供巨大需求增长空间。
另外,我国政府在近年来相继颁发的多项政策法规也为机动车检测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发展条件。2014年国家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关于机动车检测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小型、微型非营运客车6年内免检,超过6年的要每年检验一次。另外,在2019年,国家在《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中提出,要放开机动车检测收费项目,缩减政府定价范围,提高行业盈利水平。
而随着国内传感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无线移动智能查验、图像动态识别、智能调度等技术的运用,将会显著提高机动车的检测效率;而PLC技术以及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应用,将会促使机动车检测系统逐渐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进而推动整个机动车检测系统的更新换代。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以及国家利好政策推动,我国机动车检测需求不断扩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