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是用于为视觉障碍者引路,由触感材料铺贴而成的道路,可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其中“行进盲道”是表面上呈条状凸起,提示视觉障碍者直接向正前方行走;而“提示盲道”则是表面呈现圆点状凸起,用在盲道的起点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位置,提示视障者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的作用。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人行道上都要求铺设供盲人行走的“盲道”,因此在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盲道铺设面积及长度均得到增加。
与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盲道建设在我国的推行时间相对较短,最早是在80年代末期由残联推动的;而在2001年,国家出台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明确要求,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新建主路应该铺设盲道,盲道建设行业才开始在我国兴起;随后,由于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也开始在各个省市内加快盲道铺设进度,直接推动了国内盲道建设的大跃进式发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全球盲道建设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工作强度的增大,再加上过敏源增加和用眼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眼疾罹患率呈逐年增高态势,每年新增的盲人数量多达45万,总人数早已超过两千万,占据着全球总盲人人数的五分之一。而盲人数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推动盲道在城市的大规模铺设,进而推动盲道建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现阶段,虽然盲道在我国各大城市的覆盖率不断提升,但由于被大量商铺、共享单车的占用,以及铺设时设计不当,并不方便视力残障人士的日常出行,导致盲道在我国的使用率极为低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四线及以上城市,用户规模已经增长至2.6亿人。但共享单车在极大方便国民日常出行的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为集中的一点就是随意“乱停乱放”,从而占用大量人行道和盲道空间。因此,未来我国盲道建设和治理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共享单车市场的影响。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盲道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推行时间也相对较短,公民对盲道概念意识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视对盲道的管理,这就导致盲道空间被商铺、共享单车大量挤占,严重影响到视力残障人士的日常出行。因此,为了推动盲道建设行业的向好发展,加强公民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相关意识仍是主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