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追溯是连接生产、检验、监管、消费等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生产与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食品追溯可以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目的,确保食品安全性,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民健康意识提升背景下,我国食品追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食品从原材料种植/养殖,到采摘/屠宰,再到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涉及链条众多,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食品产生质量问题,因此需要食品追溯。食品追溯可以控制食品质量、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同时还能够强化企业责任、保护企业信誉,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追溯市场发展迅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食品追溯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4-2019年,我国食品追溯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2%;2019年,我国食品追溯市场规模约为21.4亿元,同比增长28.3%。在国家对食品监管日益严厉、国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的情况下,我国食品追溯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从产业链来看,食品追溯行业上游主要是机械设备、包装材料、印刷材料等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以及RFID信息采集、电子代码、定位等技术提供商;中游主要是食品追溯系统设计商、开发商、服务商等;下游主要是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超等终端流通企业等。食品追溯产业链涉及领域较多,我国相关企业数量众多,在全国各个省市均有分布。
经过不断发展,我国食品追溯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提供的产品受认可度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北京兆信、上海中信、深圳远望谷、福州达华等。但我国众多食品追溯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技术高低不齐,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市场普及率较低,且应用深度有限。总的来看,我国食品追溯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虽然我国疫情已经得到良好控制,但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食品进口需求庞大,进口食品通过冷链运输进入国内带有新冠病毒的风险极大,我国多个城市相继出现被进口食品感染的患者。为控制新冠病毒输入,我国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全面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追溯行业迎来发展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