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是受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效益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水旱灾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而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的面积较广且体量巨大,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近五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陆续下达了多项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具体来看,在2015年,国务院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推动做出了进一步规划;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在《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中提到,要加强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现象的治理;另外,在2020年,水利部在《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到,要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工作。总之,这些政策的持续推进,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在政策持续利好的情况下,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根据水利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71.1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下滑了1.0%;另外与2011年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相比,总体下滑了8.1%,国内水土流失面积以近3万平方公里/年的速度减少。总之,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正在持续好转,生态环境也在持续向好发展。
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态势,其中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具体来看,根据水利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27.1万平方公里,仅较2018年减少了0.8%,占据着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将近85%的比重;其次是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9.6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了1.4%,占比约为11%;而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最少,约为14.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1.8%,占比超过5%。可以看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仍然道阻且长,尤其是西部地区。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面积较广且体量巨大,因此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已是刻不容缓。近年来,在政策持续利好的情况下,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西部地区的治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