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政策利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 本土企业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

2020-12-28 17:31      责任编辑:周妤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政策利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 本土企业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

  根据《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中的相关定义,建筑遮阳是指安装在建筑物上,用以遮挡或调节进入室内太阳光的装置,主要目的是减少太阳对建筑物的紫外线、眩光和热量辐射,阻断太阳所产生的热空气与建筑物之间的对流。除了具备具有节能保温、遮阳遮光的用途之外,建筑遮阳还兼备防雨、防虫、防寒、防潮、防风沙以及隔音降噪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的持续发展,建筑遮阳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在政策层面,建筑遮阳作为我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的细分领域之一,其市场发展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具体来看,在2016年1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在《“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推广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建材的大量应用;在2019年10月,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提到,要鼓励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的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而这些政策的推进也为我国建筑遮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建筑遮阳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近年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居民对建筑节能减排认知度的逐渐提升,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已经初具成效。根据建筑遮阳材料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功能性建筑遮阳产品产量达到7.6亿平方米,较2018年增长8.6%;同年,我国功能性建筑遮阳市场销售金额达到193亿元,较2018年增长9.0%;并且在未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民众对建筑节能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从市场格局来看,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者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为生产规模较小、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型企业,而具备着高端生产技术、高效率生产模式、能够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大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我国本土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遮阳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升级,本土企业也需要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居民对建筑节能减排认知度的逐渐提升,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国产产品附加值低、更新换代缓慢,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