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注射成型(MIM),是将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引入到粉末冶金领域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零部件加工技术,在生产复杂化、精密化、微型化金属制品方面有着较大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器械、五金、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金属零部件的综合性能要求逐渐提高,而通过传统工艺制造出的金属零部件逐渐满足不了现代产业的消费需求,进而催生出金属注射成型技术,其行业也随之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金属注射成型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粉体、粘接剂等生产原材料,下游应用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手机、手表、家用器具、照相机及装有MIM零件的电动工具等产品的制造领域。在上游,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粉末冶金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对金属粉体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扩大,发展到2019年达到了62.3万吨,同比增长8.5%,可以为我国金属注射成型行业提供了充足原材料。而在下游,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下游行业规模不断增加,使得市场对MIM制品的应用需求也随之扩大,这为我国金属注射成型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大动力。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金属注射成型(MIM)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与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属注射成型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下游市场对其应用需求增长空间巨大,使得整个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来看,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粉末冶金分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16年的49亿元发展到2019年,我国MIM制品销售额达到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0%。其中,手机领域对MIM制品的应用需求占比最大,接近60%,是我国金属注射成型行业的主要消费增长点。
从市场格局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金属注射成型行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市场上的生产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200余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具体来看,我国从事MIM制品生产的企业主要包括:江苏精研科技、上海富驰高、东睦新材料集团、扬州海昌新材、江苏鹰球集团、扬州保来得科技实业、华孚工业等。其中,江苏精研科技和上海富驰高是我国金属注射成型行业的领头企业,在2019年的MIM制品销售额合计占比达到70%,企业竞争优势较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器械、五金、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金属零部件的综合性能要求逐渐提高,传统工艺下的金属零部件已经满足不了产业需求,金属注射成型行业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而随着我国金属注射成型行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市场上的生产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江苏精研科技和上海富驰高是行业内的绝对领头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