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根据生态污染的对象不同,生态修复可分为海洋生态修复、土壤生态污染修复、草原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河流生态修复等多种形式。近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生态修复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带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中国生态修复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修复市场发展态势较好,行业规模持续扩张,2016-2019年,我国生态修复市场规模从2650亿元增长至38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6%。随着国家政府对环保工作项目的大力支持,未来我国生态修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市场整体集中度较低。目前国内生产修复行业的参与者主要可分为专业修复公司、科研院所、外资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从国内分布来看,我国生态修复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国民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生态修复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生态修复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未来生态修复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修护,“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利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在森林生态修复方面,随着国土绿化行动的推进,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近81万公顷;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2002-2019年,我国矿山累计恢复治理面积超过百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生态修复市场发展态势较好,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未来生态修复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目前我国生态修复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市场整体集中度偏低,未来行业发展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