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元素符号为Ni,是一种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有着较强的耐腐蚀性和耐氧化性。而镍粉,是以镍为原料的一种粉末材料,球形度好、振实密度高、电导率高、电迁移率小、对焊料的耐蚀性和耐热性好、与陶瓷介质材料的高温共烧性较好,主要应用于原子能工业及碱性蓄电池、合金、催化剂、冶金添加剂等产品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镍粉的应用需求得到进一步拓宽,作为制造MLCC的内部电极及其他电子组件的电极材料,其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镍粉的上游原材料为镍矿、镍精矿、电解镍、镍块等,原材料供应是否充足极大程度地影响着镍粉生产成本的提升或下降。就目前来看,我国镍矿资源相对短缺,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美国地质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探明的镍矿基础储量为277.4万吨,2017年达到29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4.5%,仅占全球镍矿总储量(约7400万吨)的4%。而下游,MLCC作为镍粉的主要下游,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工业、通信、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MLCC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也推动着国内镍粉市场的持续发展。
从生产工艺来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生产镍粉的工艺水平也随之提升,主要包括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其中,化学法可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液相法,振实密度相对较高,但环境友好度较差;而物理法主要为物理气相沉积(PVD法),不受粒径限制,但仍对粉体粒度实现较好的控制,且对环境友好度较好,未来随着粉体粒径小型化趋势的愈发明显,相比于化学法,PVD法更具发展潜力。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镍粉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工业、通信、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MLCC市场发展迅速。而镍粉作为MLCC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市场发展也受到各国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MLCC用镍粉的企业数量并不多,除了中国的博迁新材之外,日本厂商占据着较大比重,例如JFE矿业有限公司、东邦钛株式会社、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昭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与更新、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等项目的加速推进,以及5G通信的推广和工业自动化不断深入,MLCC产业发展迅速。而镍粉作为MLCC的上游原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而随着MLCC产品逐渐向薄层化、小型化、大容量化方向发展,镍粉的粒径也在不断缩小,超细镍粉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