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金融服务是其主要特征。金融小镇将多家金融公司聚集在一起,发挥出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在带来高额税收、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可带动当地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资本支持。金融小镇具有为传统金融业提供发展新途径、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两大功能。
金融小镇建设对土地面积要求不高,为满足金融业需求,其建筑群密度低,空间布局需合理,同时要与当地自然、文化、产业、政策等元素相融合,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谐发展小镇。金融业信息化程度高,金融小镇建设需引入信息技术来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同时,金融业也是高风险行业,相关监管政策需完善,以防止欺诈、非法融资事件发生。
金融小镇有不同的运营模式,例如:聚集基金管理公司,将大规模理财资本集聚,形成对冲基金基地;聚集金融机构,与产业园区进行关联,对科技公司、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聚集金融机构,金融与产业相结合,一般专注于投资某一特定产业等。第一类金融小镇较为传统,第二类金融小镇对创业公司支持力强,第三类金融小镇特色性优点更为突出。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中国金融小镇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规划建设的浙江嘉兴南湖基金小镇是我国首个金融小镇,自此之后,为推动经济转型,我国多个城市均计划建造金融小镇,使得我国金融小镇数量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嘉兴、宁波、杭州、苏州、昆明、成都、合肥、西安、日照、青岛、三亚、上海、北京等城市均已建立金融小镇。从地区来看,我国金融小镇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浙江省金融小镇建设数量最多。
2017年在江苏苏州设立的东沙湖基金小镇,是我国代表性金融小镇之一,其坐落在自贸区,主要为创业公司提供融资服务,私募基金集聚程度高。截止到2021年底,东沙湖基金小镇入驻私募基金管理团队257家,设立基金527只,集聚资金规模达2700亿元以上。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现阶段,我国金融小镇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同质化严重,政策不完善、监管存在缺陷,金融基础薄弱,缺乏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或创业生态基础,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等。未来,我国金融小镇建设不应盲目跟风,需充分调研,着重提升金融小镇质量,并根据当地产业、文化、自然等因素打造个性化品牌,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