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节点(OBN)是新一代海洋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布设在海底的节点地震仪(OBNS),记录在海水中激发、并由海底之下地层界面反射的地震信号,获取高精度三维成像。
拖缆地震(TS)勘探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长期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海洋油气勘探深水、深层推进,传统拖缆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局限性显现。相比于拖缆地震勘探技术,海底节点地震勘探具有高精度、高信噪比、宽频、全方位记录、可多次使用、作业方式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海洋物探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海底节点(OBN)地震勘探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提升了海底地质条件下的地层成像精度,尤其适用于深水、深层、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海洋油气是全球油气新增探明储量的主力,近年来,全球均加大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力度,海洋油气勘探深度、广度持续拓宽,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空间越来越广阔。
国外企业如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美国Geospace、挪威Shearwater GeoServices、法国Sercel等公司在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及装备上开展了大量研发和应用试验工作,商业化程度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高精度海底节点地震勘探装备仍依赖进口,实时数据处理效率较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海底节点地震勘探领域布局企业包括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物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等,东方物探海洋节点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列行业前列,海洋节点业务也已扩展至海外市场。
中国海油于2022年开始海底节点地震勘探装备“海脉”的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2023年该装备完成首次规模化应用,2024年“海脉”增强型海底节点产品实现定型及批量制造,2025年中海油服的HQN500型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成套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能获取了高密度、大偏移距、宽方位角、低频地震数据。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提升和降碳增效是海上油气技术主攻方向,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深层扩展,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应用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