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投资 > 大洋洲 > 产业 >

一站式、拼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进澳大利亚

2015-12-08 17:35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一站式、拼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进澳大利亚

  日前,281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亮相第十五届澳大利亚中国纺织服装展(以下简称“澳展”)。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为澳商提出“定制化”服务,中国纺企延伸产品线、调整经营思路,在收获意向订单的同时,也在澳大利亚市场展现着企业转型后的成果。
 
  澳元汇率的持续走弱、波动的油价和大宗商品的出口疲软,今年以来,多重因素导致澳大利亚经济陷入了低速增长的瓶颈期。
 
  然而,低迷的市场环境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尤其是在服装领域。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调查表示,澳大利亚消费者的服装购置费用位居全球之首,人均每年的购衣花销达到1050美元。近两年,搅动该国服装产业格局的“快时尚”品牌销售额更是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长。经济的阴霾没有打击消费者的置装热情,反而使澳大利亚消费市场更为细分化。
 
  不仅仅是H&M,Cotton on、Seed等澳大利亚本土品牌也在不遗余力地扩大店面面积的同时,并充实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而这种营销模式也让中国的纺织企业看到了机会。
 
  本届澳展上,江苏曼诺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两个标准展位上展示了包袋、袜子、泳装等多品类产品。延伸产品线、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是其竞争力所在。因为经过市场调查,澳大利亚人喜欢在一家服装店里,找到从头到脚的全套装备,且商品价格还得实惠。
 
  相比高档服装,消费者对易耗品的需求更大。一件千余元的皮夹克,人们可能穿个七八年,但是像袜子这类产品就不一样了,穿一两个月或许就会买新的。纺织公司的调整产品线,让产品种类充实后,能促使客商增加采购量,这样一来,消费者更容易对品牌形成依赖。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服装市场,“起订量小”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一个人口总量在2400万左右的国度,即便消费者不吝购衣花销,其市场规模也不能与美国和欧洲地区并论。对于做惯了大单的企业来说,澳大利亚市场的独特性会让其感到无所适从:若设置小起订量,有可能将一些优质澳商拒之门外。若对起订量不设限,一个300~500件的订单又会摊薄企业的利润率。起订量成为众多纺企开拓澳大利亚市场时最主要的困扰。
 
  江苏泰州市舜光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爱民给出了一个妙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展会上,毛爱民尝试跟澳商沟通:同一件服装与美国客商进行“拼单”生产。如果澳洲客商的服装订单在面料的选取上与美国客人保持一致,就能一起组合生产,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能降低零售商的采购成本。
 
  更多大洋洲区域投资资讯请关注新思界投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