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西方平安夜,一改往日的热闹非凡,西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闭校锁门”,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校内挂出了“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等宣传标语。
跟之前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类似,圣诞节也是舶来品。“洋节”的加入丰富了中国的节日文化,中国人除了传统节日外,还可以过洋节,洋节尤其受年轻人的关注、喜欢。
“圣诞老人”冲击“中国孔子”,该杀
就像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领导们一样,有人认为近年来“洋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就要像眼里容忍不了学生的早恋一样,该及时把年轻人崇洋媚外的思想扼杀在摇篮里。
“洋节”到来的时候,就该捂起耳朵,蒙上眼睛,禁锢手足,夺取自由,关起来好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这样才能不忘本啊。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能被这些乱七八糟的“洋节”毁于一旦啊!
封杀“洋节”,是对中华文明不自信
西北大学“闭校锁门”,组织师生收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以为这样就可以封杀洋节,这完全是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校方组织师生收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学生真的愿意吗?而且,为什么只是到了洋节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平常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功夫又在哪里?
其实,圣诞节已经越来越中国化,完全不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中国式圣诞往往被视为狂欢节,主要形式是广场喧嚣、情人约会、逛街购物和赠礼文化,简言之,就是“玩”。
中国人不仅过除夕、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还有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甚至开始造节,比如光棍节、网购节,这些组成了中国人节日的大家庭。在带薪休假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人们需要更多的节日来娱乐自己,缓和工作紧张的压力。
结束语
中华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生命力,正在不断地吐故纳新;中华文明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完全可以容纳外来文明、甚至将其本土化。其实,文明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沟通、交流、融合,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就会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即便是“狼来了”,也能促使其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
请参与话题讨论:你认为,圣诞节之类的“洋节”要封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