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劣迹艺人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了禁止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各类演艺节目的一系列要求。
今年,娱乐圈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艺人的各种各样丑闻不断爆出,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与举国的关注。从演员、歌手到编剧、导演,纷纷陷入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的泥潭。很多之前被公认为“好男人”演员也未能幸免。层出不穷的丑闻令人扼腕叹息。
靠“封杀”来净化娱乐圈,你怎么看?
震慑娱乐圈,洁净观众的眼睛
娱乐圈的各种丑闻,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挑战民众的道德底线。众所周知,艺人明星对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这个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和形成的群体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青少年们的模仿对象,对明星的疯狂崇拜使得一些负面不良行为也会被粉丝们谅解甚至效仿。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和隐患。而如今丑闻也成了明星炒作的一种手段,越骂越红的现象屡见不鲜。
广电总局的这道“封杀令”无疑具有极强的震慑效果和导向引领作用:让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人喝下自己酿造的“恶果”,早点退出公众视野,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一个健康、和谐的时空环境。净化娱乐圈的风气,使其正面引导观众。
一纸封杀,治标不治本
一纸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不免过于简单,要想真正净化娱乐圈还是应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建立健全规范艺人明星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对观众粉丝加以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毕竟他们才是决定艺人明星名气的主力军。
况且,封杀令再严厉,也要讲究科学性、可操性、严谨性。生活中,劣迹艺人仅仅是少数,不能因为某一艺人有劣迹,其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节目、网络剧等都被停播。劣迹艺人参与制的影视很多,有的正在拍摄,有的正封机待审,有的正在投放市场,一旦禁播,他们的损失谁来买单?一人犯错一个团队受罚”的封杀令实际上是对劣迹艺人“诛连九族”,既不科学,也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