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互动 > 话题 >

小学生为老师打伞,到底应该不应该

2015-05-12 08:27      责任编辑:杨悠    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到:

        近日,“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组照成为网络热门话题。4月30日,网友称,“现在的老师真是牛了,哪个学校的老师?”并贴出三张照片。照片中,一名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的男生高举着伞为一女子遮阳,女子则戴着墨镜,挎着包,拿着扇子,神态怡然。
 
        这件事曝光之后,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该委已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积极排摸、确认事实,同时要求各区县教育局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宣传,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看看,学生为老师打伞,就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似乎该老师就缺失师德。既然要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学生为老师打伞不就是营造师生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吗?总不能说,老师为学生打伞,才是营造师生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
 
        有一部分人认为必要上纲上线,中国的父母有时就是对孩子太过娇宠,怕他们吃苦,在家里千万宠爱在一身,到学校也见不得孩子吃点苦,如果孩子为母亲如此打伞,还会说这孩子孝顺。孩子可以给父母打伞,就不能给老师打伞?有人认为,尊师如父,学生为老师打打伞,又有什么不可?尊敬长辈这应是传统美德。
 
        一部分网友对老师的表情提出质疑,“这么享受有点过分了,就算是孩子亲妈也做不出来”,“即使在这样的场合,学生是主动要为老师打伞的,老师也不应该接受;一个老师在那样的场合,应该有示范意识。”
 
        还有一部分网友持中立态度,认为这件事情并没有多大伤害,“行为不合适,但也分自愿和不自愿,这也没有什么伤害,不要想太多。”“一张图片能说明什么?任何事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讲。”
 
        无论怎么说,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拥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性。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对成长中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刚入学堂的孩子们往往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认为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往往超过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只有广大教师品行高尚,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师德建设就是要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道德素质,提高教师自我修养,使之达到相应的职业要求。同时,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师德建设还应为社会道德建设立标杆。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