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安机关破获的涉案价值达5.7亿元的非法经营疫苗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同时,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堵塞漏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据悉,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波及20多省市,涉案人数多,涉案非法疫苗数量大。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将此案作为挂牌督办案件,并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切实做好这一系列案件的办理工作。
通知指出,涉案地区各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与当地食药监部门、公安机关的工作衔接和密切配合,全面、深入了解非法经营疫苗的流入、案发等信息,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机制。省级检察院要迅速摸清底数,及时汇总报告最高检侦查监督厅。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22日也发布通报称,已了解到中国近日的疫苗事件,世卫组织将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时刻准备为中国卫生部门提供支持。
此外,经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查扣药品的数据分析发现,有9家药品批发企业涉嫌虚构疫苗销售渠道。食药监总局要求相关地方食药监局彻查,本月25日前上报调查结果,并由总局统一向社会公布。
其实,事件的发酵是从3月11日开始,山东济南的有关部门查获的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现在这18个省市也已经公布出来了,实际上涉及到24个省份,3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也做了通报,有9家药品批发企业涉嫌销售疫苗渠道,会涉及到流入非法渠道,涉及问题批发的疫苗企业。
对此,
行业研究员表示,此次“疫苗事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在流通环节。医学上讲,疫苗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接种单位,都需要在冷藏温度下,一旦碰到高温或暴晒,其疫苗品质就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中间的运输,运输过程中冷链要求包括运输工具,包括温度,包括疫苗的摆放,包括冰箱,都是有一定的生产质量要求的,还有相应的规范。
疫苗的管理条例从2005年开始强制要求,不管对卫生行政还是卫生防疫部门,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维护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保证疫苗质量。
接种的单位拿到疫苗之后,也要检验疫苗的合格率,同时也应该检验疫苗的冷藏条件,冷链的记录,看看疫苗是不是合格,是不是在有效期内,是不是安全的,这样才是整个的流程。
理论上,只有拥有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进行疫苗的批发和零售,因为他们具有合格的冷链设备,包括运输工具、保温箱、疫苗拜访等等。而“疫苗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就是一个没有资质的经营者如何能得到这些疫苗的?这说明监管环节也出现了问题。
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之间这个环节,经营者没有资质,运输不规范,保存不正规。这样的话就可能对疫苗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有可能导致比较危险的情况是狂犬疫苗一旦出现失效,就会失去保护功能,这对于注射人群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