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智慧城市 > 智慧行业 >

智慧停车发展渐成规模 市场集中缘于圈地模式

2016-01-12 18:37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智慧停车发展渐成规模  市场集中缘于圈地模式

  过去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呈几何式增长,由于经济发展迅猛与城市早期规划出现了“碰撞”,停车难在每个城市或多或少存在。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城市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北京只有三成多车辆有固定正规车位,深圳则不到两成。而与此同时,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可有效重组车位资源的智慧停车场覆盖率不足一成。
 
  为了解决停车难,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停车供给不足。当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又指出了现在传统停车场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出要推行停车场智能化发展,积极解决停车难问题。
 
  《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提升停车信息化管理和停车装备制造水平,加强停车综合治理,促进“停车产业”健康发展。如今,再没有人再怀疑停车已经是一个产业。
 
  然而,智慧停车领域掘金者众多,但是要真正赢得市场却不容易。ETCP是目前业内最有分量、规模最大的公司,已经在北、上、广、深、渝等城市建成了2000多家智慧停车场,业务规模首屈一指;公司拿到的5000万美元融资是业内最大的有效融资,经过风投的几轮追加,ETCP累计融资已超过了10亿元。
 
  在深圳,依托一款叫“宜停车”的软件,深圳市内大街小巷的路边停车位实现了智能化。停车5分钟内如果没有完成停车费的支付,就会被自动检测出来,而且将会被罚款,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圳存量停车位严重不足的短板。已在创业板上市的安居宝公司则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打通车位查询、停车缴费、周边服务等功能应用,从而提升停车场的运行效率及服务体验。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支付的便捷,而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加入,使得“云”端的停车场能够共享车位数据,车主查询附近即可发现空闲车位,以免在街上来回兜圈子,进而提升整个车场的车位周转率。
 
  在中国做互联网产业,BAT是绕不过去的大山,各种智慧停车也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与腾讯、阿里巴巴绑在了一起,难免会有再现滴滴、快的合并的疑虑。
 
  与互联网打车不同的是,“停车”是一项公认的硬工程,必须占有足够大的停车场资源。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线下停车场资源,建成庞大的停车场网络,车主才能方便地找到周边的停车场,获得更好的停车体验。而且,根据市场调研,智慧停车产品能够打动大多车主的最大原因是停车是否便捷,而不是价格高低。所以,在技术门槛之外,能否快速建立规模门槛也是智慧停车发展的关键。
 
  其实,旧式停车场的弊端显而易见:车主不方便,财务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只是碍于设备更换费用较高,目前许多停车场还在“换”与“不换”间徘徊。为了尽快做大市场规模,ETCP采取免费策略,全套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升级均不收取费用。系统自带的停车收费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代替人工收费,降低人员成本,还可以防止收费资金流失,提升结算效率。
 
  跟财大气粗的ETCP不同,业内的其他公司大多选择与甲方合作,例如“宜停车”依靠深圳市政府,安居宝则与广州正佳广场合作建立了国内首个微信智慧停车场。
 
  这种线下的大规模圈地已经把入门门槛抬得很高,新来者几乎不可能撼动几个巨头的地位,即便是BAT想入手,付出的成本也会更高,并不是划算的买卖。可以预测,未来的智慧停车市场将会更加集中。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行业分析师表示,可能因为眼下正是智慧停车跑马圈地的时候,各个公司的盈利模式并不明晰,大多数智慧停车现阶段盈利比较微弱,有些甚至亏损,但是,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们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因为,像他们这种跑马圈地的模式,市场份额一般很难撼动,所以,未来智慧停车行业也会是极大巨头并驾齐驱的现象。
 
  更多智慧城市建设请关注新思界综研!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