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七喜控股发布公布称,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分众传媒拟借壳七喜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将于11月17日复牌。对于业界人士来讲,分众传媒借壳上市可谓是一波三折。
分众传媒,被誉为中国传媒第一股,由江南春创立,以楼宇广告为初始业务打造成了中国领先的数字化媒体集团。2005年7月,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美国NASDAQ(股票代码FMCN),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的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IPO纪录,市值超过70亿美元,是当时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司龙头股。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从创立到美股上市,分众花了两年零两个月,侧面上反映出分众发展迅速,果断上市后获得的是巨大发展机会,凭借在国内多个收购项目的展开,分众传媒的股价水涨船高,未来一片光明。
上市三个月后,分众完成对框架媒介的收购,次年1月份又以3.25亿美元合并聚众传媒,业务跃居到国内楼宇视频传播媒体第一名。2006年8月收购影院广告公司ACL,后更名为分众传媒影院广告联播网,标志着分众正式进军院线广告业务。2007年3月,花费2.99亿美元收购好耶,此举被看作是分众进军互联网的门票。就在同年,江南春对外宣称分众传媒是国内第二传媒集团,甚至有传言称分众将会收购新浪,完成国内传媒业务的反向收购。
人生都会出现下坡路,对于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到来,分众迎来一次巨大的考验。
2008年正值国内经济动荡期,加上四川地震冲击,分众业务受到较大影响,虽然在财报上分众还拥有盈利能力,但在美股市场上分众却挡不住美国经济衰退的冲击。由于次贷危机,美股出现大范围震荡,分众遭受波及,市值最低时仅为原有市值的10%。而在此之前的2007年12月,分众传媒才成为国内第一家被计入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中国广告传媒股,时隔不久却出现被收购的危险。
新浪接手 剧情逆转
2008年12月22日,新浪网以增发4700万股普通股的方式,收购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分众传媒旗下主要户外广告资产,交易总额达13.74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新媒体最大收购案。作为分众传媒的发家业务,本次出售意味着分众将自己的根基业务与新浪合并,此举也将使其丧失掉全部营收的52%及整体毛利的73%。
对此外界的猜测是分众传媒的资金链已出现断裂,江南春不得不与新浪完成合并。比起2007年还曾意气风发的分众,此时的命运却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剧情到此开始逆转,饱受煎熬与困境的分众得到的是商务部反垄断审查通告,由于有行业垄断可能,商务部开始介入收购案。到12月28日,双方共同声明表示不再延长合并交易截止日,此前协议显示若2009年9月30日之前没有完成交割,此项交易将自动终止,双方对此表示遗憾,同时声明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江南春复出重新布局
由于分众进行了多方面的业务并购布局,部分业务出现资产问题。首先就是玺诚传媒,玺诚传媒业务范围为商业卖场广告,在业务布局上符合分众战略,而此前玺诚传媒曾出现过放弃上市转而寻求分众收购的奇怪意图。
玺诚传媒利用在国内国外实施两套架构,使得国外架构拥有上市资质,国内负责业绩输送,资方将因此获得高收益。两套架构的弊端在于国内方业务债务泥潭深陷,法律纠纷不断,在分众传媒接手后,公司不仅没有成为战略布局上的增长点,反而加剧了分众亏损。不得已,分众在2008四季度将玺诚传媒出售。
2009年初,江南春重回分众传媒一线,负责业务再开展及非核心业务剥离,同时分众对外宣布其未来三大块业务:楼宇广告、公寓广告、卖场广告。依靠此前积累下的经验,分众将依靠复制一二线业务的方式开展三四线业务,继续拓展新市场,扩大营收面。同时携手新浪,12580展开联动,向综合传播平台迈进。
2009年是分众传媒最黑暗的一年,全年虽然营收稳定,但已没有盈利能力,全年财报显示全年亏损2.208亿美元,其中三季度的业务重组亏损1.276亿美元。此时分众也不得不在业务上有所取舍,于2010年出售了好耶,宣布进军互联网失败。
浑水公司再掀波澜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11月,此时分众传媒逐渐恢复元气筹划发展,浑水公司发布报告裁定分众传媒涉嫌虚增LCD显示屏数量,有内部交易导致股东受损情况,资产减值不合理状况。
此前有多家中国上市公司被浑水挖出业务问题,包括东方纸业,绿诺科技,多元环球水务,中国高速传媒,皆因为其报告被停牌或摘牌。不信任报告的出台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市场对分众传媒业务的不理解,无法认同分众传媒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在遭受过股价大跌后,市场对于分众传媒持续发展能力抱有疑虑。美股市场对分众来说已没有融资作用,分众计划私有化退出。
在2012年8月份,分众传媒正式发布公告称收到私有化要约,同年12月出台了私有化方案,2013年5月分众传媒完成私有化。而在2012年间,分众就已经实现了业务逆转,全年盈利2.381亿美元,但此时分众传媒的心在A股。
问路A股 一波三折
作为“中国传媒第一股”的分众传媒,重回A股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差东风来临。在清算完相关资产后,分众开始寻求借壳上市。
2014年12月11日,主营硅橡胶的宏达新材宣布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开始停牌。此时已有小道消息称分众传媒将借此壳重回A股市场。在将近半年后,2015年5月20日,宏达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分众传媒100%股权。根据相关股权协定,在完成收购后,公司估值将高达457亿元,而宏达新材原有资产也不过8.8亿元。达晨创投也快速跟进助攻,宣布3亿元入股分众传媒帮助其重回A股,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肖冰表示:“我个人理解这一次真的是一个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体现,我们真的是赶上了很好的时候,也包括现在很多海外的公司回归。”
借壳夭折 风云再起
似乎看来分众传媒重回A股指日可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原定于6月9日复牌的宏达新材宣布其实际控制人朱德洪辞职,缘由是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分众传媒随后发布公告称此次涉案与重组无关,相关风险正在评估中。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上市将被叫停,宏达新材或被剥夺壳价值。也有传言称分众与股东签署对赌协议,年内一定完成上市,因此分众传媒或将寻求新的上市壳公司。
然而曲折的不是一点点。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0月初披露了分众传媒在Allyes Online Media Holdings售卖过程中管理层人员涉嫌交易内获利的情况,最终分众传媒同意支付3460万美元罚金,同时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将支付2100万美元作为罚金和不当获利所得。因为当时分众传媒还是美国上市公司,有权而任性的SEC是有管辖权的。和解或许是分众当时无奈的选择,在借壳关键时期,如果在证监会留下实际控制人涉嫌获利交易记录,未来的借壳之路或将终止。
直到2015年11月17日,分众传媒终于借壳七喜控股实现了重回A股的计划,曲折之路才得以结束。分众传媒声称,进入A股市场后,将不断创新,继续开拓新业务为社会创造价值。
近几年来,众多中概股借壳上市重回A股,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业界揣测纷纷。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寻求国内资本的支持;二是通过互联网+的浪潮寻求业务上的突破。
事实上,国内公司寻求国外上市的道路并不平坦,甚至有极大风险被国外投资机构做空,而国内投资环境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使得众多公司回归A股有了较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推动互联网+的浪潮,催生了众多行业的变革,为其业务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保障,因此,分众传媒的选择不是个例,而是整个回归浪潮的缩影。
更多
财经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