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5年因为一系列的并购投资事件,注定要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无法翻过去的一页。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于2015年情人节宣布联姻;赶集网和58同城战略合并;团购巨头美团和大众点评强强联合;阿里巴巴强势收购优酷土豆;OTA霸主携程与去哪儿达成股权置换;甚至在线婚恋网站百合网和世纪佳缘也谈起了恋爱。但是根据常识,重头戏总是安排在最后面,眼看着2015年即将过去,12月17日,房地产巨头万科的创始人王石在内部谈话的一则声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此后几天,该事件甚至影响了整个股市的走向。
2015年10月17日晚,王石在万科公司内部讲话,谈到管理层对宝能系增持万科股份的态度,不欢迎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王石表示:万科是上市公司,一旦上市,谁是万科的股东,万科是不可能选择的,但谁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万科是应该去引导的,不应该不闻不问。因为我们要对中小股东负责,万科股权分散,我们这么多年,就是靠制度、团队。中小股东这么多年跟着万科,也是看重这个制度和团队。宝能系可以通过大举借债,强买成第一大股东,甚至私有化。但这可能毁掉万科最值钱的东西。
而就在王石内部讲话十几个小时之后,18日凌晨,宝能系做出了回应,说“重视每一笔投资,相信市场的力量”。
那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宝能系是谁?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王石拒绝宝能系入主,又是意欲何为?
事情要追溯到2015年1月份,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开始买入万科股票,到7月10日宝能系持股达到了5%,开始举牌;
8月26日,宝能系期间三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达到了15.04%,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9月1日,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增持万科股票,比例达到了15.23%,重夺第一大股东之位;
12月4日,宝能系再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达到20.008%,再次成功抢夺第一大股东之位,华润并没有进一步动作;
12月7日,安邦系杀出,持股达到5%,也触及举牌线,华润依旧没有表示;
12月11日,宝能系继续在市场买入万科股票,持股比例达到了22.45%,持股优势再度扩大;
万科此时才开始着急,所以有了17日晚王石在公司内部的谈话,宣布将全力阻击宝能系的入主;
12月18日,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再度出手,买入万科A股份8196万股,均价23.304元/股,持股比例上升至24.26%。同日,安邦保险18日也增持万科股份,持股升至7.01%。午间,万科宣布紧急停牌,筹划重组事宜。
该事件为公众所知后,热度持续上升,一时间,险资举牌概念股炙手可热,甚至带动了整个大盘的短期拉升,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那么宝能系是谁呢?据悉,宝能集团创始于1992年,创始人姚振华,潮汕人(事实上,潮汕多出商人,潮汕帮在整个商界都是赫赫有名的),集团以物流服务起家,并先后涉及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业物流、创邦集团、深圳建业、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多家子公司,此次举牌万科的,是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与钜盛华两家公司,宝能集团持有钜盛华99%股权,而钜盛华又持有前海人寿20%股权。房地产是宝能系最重要的板块,前海人寿则是其核心金融平台。
前海人寿成立没几年,但是总资产增长特别快,到2015年9月30日,已经达到1260亿元规模;而钜盛华在举牌万科阶段,资产规模达到了163亿元。
但是事实上,对于万科来讲,宝能系并非是正经出身,且资产规模跟万科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宝能总资产规模类如果按照上市公司计算,排在16位左右没问题,而万科在A股中的资产规模则是30名,总资产规模接近于6000亿元,且有1200亿元的净资产。
那么为什么小宝能可以强势举牌大万科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王石对于宝能系的称谓:野蛮人。该词语出自著名财经畅销书作家的力作《门口的野蛮人》,该书用纪实性的报道记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被KKR集团杠杆收购的前因后果,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当时的KKR以自身极小的资产出资,通过杠杆收购了当时最庞大的集团之一的RJR纳贝斯克公司,期间还牵涉到了各大投行,如所罗门、第一波士顿等的参与。
细看当日之情形,笔者不能不感叹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金融市场上发生过的事情总会再次发生。今日之万科,昨日之RJR;万科被小宝能逼宫,RJR被KKR恶意收购;万科之争波及华润、安邦,RJR涉及波士顿和所罗门。但万科的命运究竟如何,却存在着自身的变数。
小宝能资产规模相比较小,但其举牌万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魄力可见一斑。据悉,为了万科争夺战,宝能系已经付出约400亿元的巨款,其主要手段是通过融资融券、大宗回购、互换权益、分级资管等杠杆进行大量买进。目前来看,宝能系入主希望极大,但随之而来的变数之多,也是市场上的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
第一个变数:安邦保险
在这场宝万之争中,安邦保险一直游离于争夺之外,但在争夺战达到胶着状态的时候,安邦保险已经悄然完成了对万科7%左右的持股,相比之下,宝能系持股24%、华润持股15%,看似低调的安邦此时对整个战局已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安邦到底支持谁呢?在之前看来,安邦保险似乎是宝能系请来的帮手,毕竟同为险资,事情也是朝着大家的猜测发展的,宝能系和安邦一前一后增持万科股份,共同持股比例达30%以上,而根据万科集团的规定,30%以上的持股就可以取得要约收购,形势不可谓不好。
然而,资本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11月23日深夜,万科和安邦两大公司官网先后发出声明,宣布“结盟”。万科A宣布,欢迎安邦成为公司重要股东,并愿与安邦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广阔未来,以及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安邦随后也宣布,看好万科发展前景,会积极支持万科发展,希望万科管理层、经营风格保持稳定,继续为所有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笔者无法猜测 万科和安邦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但依据此前万科对于宝能系强势收购风格的抵触,万科应该是守住了自身的底线,而安邦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对比之前安邦保险十分激进的扩张手法,安邦在此事上表现出的市场敏锐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个变数:华润集团
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已经被华润集团牢牢把持很久了,也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华润集团的实力,作为央企的华润,根正苗红,资产规模过万亿,世界五百强排名115位,相比之下,宝能系就显得十分弱小,也正是有了华润这个大股东,市场上对于万科成功阻击宝能系还是有着巨大的信心。
第三个变数:证金公司
如果查看万科的股东架构,可以发现,前十大股东中,有不少是各大证金公司,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尽管这些公司在此次收购战中不约而同保持了缄默,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有利可图,这些公司的行为对战局的影响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第四个变数:监管机构
在中国,政策导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监管机构在这件事情中的角色尤为重要。在媒体报导宝能举牌万科之后,保监会在12月11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里面提及“为防范新形势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行为的监管”。其实就是对这类行为的监管。在战局胶着之际,管理层的降温政策,无疑让万科的信心再次升级。
更多
财经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