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公司 >

陆金所完成B轮融资 成就P2P行业巨无霸

2016-01-18 18:18      责任编辑:王思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P2P行业巨无霸——陆金所

        1月18日上午,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宣布近期完成了B轮9.24亿美元的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的2.92亿美元投资,共计达到12.16亿美元。此次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P2P公司,虽然截至目前为止,陆金所仍然处在亏损行列。

        由于背靠中国这个无比庞大的市场,对于企业通过利润转化为市场的抢夺式发展方式,投资者似乎显得并不是太担心。中国的P2P行业刚刚经历过行业所谓的“野蛮式发展”的发展时期,在中央刚刚下达的规范条文的约束下以及收窄行业公司批复量的政策下,行业的裸泳者似乎就要在退潮之后显现出来了。

        巨无霸般的规模

        相比于同业者,去年12月,宜信旗下的宜人贷上市后总市值约为5亿美元,成立于2007年并于2014年上市的美国企业Lending Club目前总市值也只有29.2亿美元,而仅仅经过两轮融资成立于2011年的的陆金所就像一个巨无霸,估值已达185亿美元。这显然一上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游戏。

        中国的金融企业向来喜欢以巨无霸形式出现在行业中,比方说“宇宙行”工行和“第一投行”中信证券,陆金所成立之初注册资本金即为8.37亿元,2012年12 月陆金所构建了二级市场,推出债权转让服务,它的团队及背景似乎决定了它注定的不平凡。2014年即跻身全球行业三甲,2015年完成A轮30亿融资,而且IPO的传闻一直不断,相信就在未来不远处。

        为人诟病的“持续亏损”

        据陆金所披露的信息显示, 陆金所2014年营收为1亿美元,2015年营收预计为7.06亿美元,2016年到2018年营收预计则分别是31.03亿美元、61.66亿美元、98.43亿美元。同时有报道显示,2015年陆金所预计将亏损4.15亿美元,2016年会继续亏损6800万美元。没有人知道营收的疯狂增长带来的会是业绩的向好还是糟糕,但显然这些VC们更倾向于前者。

        2013年,由央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共同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到陆金所实地考察,肯定了陆金所的业务模式和风控管理能力。不同于“家养”的银行,“放养”的P2P行业更依赖于风控。风控合格之下的亏损是来源于版图的扩张。虽然P2P公司之间的倾轧还没有开始,但目测就在未来不远处。

        长远战略的悄悄布局

        陆金所也许并不仅仅是一家P2P公司。截至2015年12月,陆金所与超过500家机构合作,注册用户数超过1800万人,活跃用户近363万。个人信贷业务运作4年,机构交易平台运作2年,基金频道运作半年。很显然,从业务模式上我们看到,陆金所试图在债券转让业务之外开辟更多的渠道。这种模式在行业中并不鲜见。

        号称资产管理规模500亿的宜信早早就有各种代销业务,但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有先天优势。计葵生主导的陆金所去年的关键词就在于“去P2P化”,将P2P业务剥离并与平安信用保证险、平安直通贷款业务一同成立平安普惠金融事业部,然后将之注入陆金所。把个人业务与机构业务和基金业务并列操作,是想和诺亚财富等渠道一较长短。

        新思界产经新闻认为:高门槛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由于发展成了如今的低门槛现状,也许比之前的互联网存在更大的泡沫,它未来的倾轧也许不如互联网来的强烈,但一定更加惨烈。江湖一统或许还有很远,所以不管是陆金所,还是背后的平安,都还有很多路要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