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天堂一向独霸“PE+上市公司”模式的江湖,但是日前,广东证监局的一纸罚单,揭开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内幕交易。
一念天堂
作为一家2000年成立的投资机构,硅谷天堂本是一级市场最早一批本土股权投资机构,发迹早期一直是以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创业投资、PIPE业务为主。相比于现在,硅谷天堂此前在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不算高,一般都排在创投机构的10名以后。但如今,在不少PE/VC机构仍然还未探索出转型的正确之道时,硅谷天堂已经成为行业学习的标杆。
硅谷天堂的领先就是在于他“一念之间”独创的“PE+上市公司”模式,为其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后劲儿。
硅谷天堂中报显示,其201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高达8.19亿元,同比增长6.94 倍,实现净利润为6.81亿元,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5倍。
有人曾把硅谷天堂的发展转型升级做出了三个版本:
1.0版: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实现市值增长,再通过质押股票或配股增发等方式获得资金,用以并购整合上下游产业公司实现业绩增长,最终实现市值的稳定增长。
2.0版:在和上市公司一起成立并购基金前,先入股上市公司。
3.0版:先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定向增发,甚至是公开市场举牌买入获得上市公司股权,变身成为和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紧密的小股东,而其持股比例一般在举牌红线附近(5%),在此基础上,再为上市公司提供并购和资产整合服务。
借助于这种模式,硅谷天堂似乎迅速地到达了天堂。2015年8月25日,硅谷天堂募集67.5亿元。增发价格30元/股,增发22500万股,市盈率285倍。
一念地狱
2016年1月15日,广东证监局披露了三份关于硅谷天堂子公司浙江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堂硅谷”)员工、亲属及客户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上市公司股票包括建研集团和梅安森。三位当事人都是趁天堂硅谷与上市公司沟通合作的时候进行内幕交易,短线牟利金额从3万至165万元不等,受到监管层“没一罚二”的处罚。
这种内幕交易即使不断送已经良好运转的商业模式,也会给交易及后期融资蒙上一层阴影。很显然监管机构已经注意到了,而随后如影随形的目光显然不会让硅谷天堂舒服。这种情况如果在美国出现,或许对公司来说就是灾难式的打击,大批律师说不定已经蜂拥向公司了。
新思界
产经新闻:如此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公司涉嫌内幕交易,不得不让人为之叹息。制度本身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PE举牌时间的披露与实际买入时间通常留有缝隙,知情人士、尤其是PE内部人士有在举牌公告之前买入的机会,从而导致中间容易发生违规行为及内幕交易,所以相关各方的行为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