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不缺乏大手笔。中国拟合并40家制造商成立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争取为打飞机制造“心脏”。此次将飞机制造与航空发动机制造分离,或将成为继南北车合并、中国远洋集团和中国海运集团合并后,中央央企改革的又一重大手笔。
据彭博新闻社1月19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快速将在本月宣布成立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将分散在各个相关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注入该新集团,其计划总资产达1450亿元。40合1,会出现一艘航母,还是会陷入大而无当的尴尬境地呢?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由于技术门槛高,以及产品研发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专属研发生产产品。在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全球仅有四家发动机原始设备制造商,即美国GE公司、普惠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和法国赛峰集团。很显然,这不是中国民企喜欢玩的游戏,所以国企在思考着如何进展。
这次集团成立,设计单位几乎包括中国所有航空发动机相关研制单位,让我想到了举全国之力造两弹的事情。鉴于这件事情,我对中国发动机的进步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国企为人诟病的商业化运营,可能会阻碍它成为中国的通用公司。
这从中国龙芯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虽然前些时候,龙芯中科宣布,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率继续保持50%以上的水平,总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并实现了盈利,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但真正有多少中国元素蕴含在这颗所谓的中国CPU中我们不说,欣喜的财报有没有一定水分谁也说不好。但1200亿美元的投资倒着实吓了我一跳。
很难界定这次组建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是属于国企改革还是单纯的全新组建。目前该集团总资产已经达到1100亿元,此外,中国政府和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内的多家国有企业还将再向新集团合计投资约350亿元。
2015年初,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项目首次写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加大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力度。随后,《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将航空发动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国产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新思界
产经新闻认为:这种国家层面的科研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中国制造2025及未来中国工业的升级转型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如果真的涉入国企改革范畴,那它说不定未来真的会成为中国的“通用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