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公司 >

长虹踏上国际化战略新征程

2016-04-07 18:49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长虹踏上国际化战略新征程
 

        从长虹1999年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至今,长虹“出海”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走过17个年头。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长虹实现海外收入超过150亿元,遍布印度尼西亚、捷克、西班牙、德国、巴基斯坦等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多国家和地区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已取得国际化阶段性成果的国企长虹,再次踏上了“实施全球化的资源协同”新征程。
 
        坚定国际化新曲线
 
        “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开拓,就把产品卖到哪里”这是长虹当年“走出去”最朴素的逻辑,同时也是长虹在国内做大家电产业,完成技术与生产制造能力积累之后的顺势而为。
 
        长虹采用先易后难的发展策略。即先布点、成立办事处,根据条件情况,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经营的子公司。在初期进行海外规划时,长虹第一批铺设了10个办事处,如同种下一颗颗火种和希望。
 
        印度尼西亚是拥有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未来需求增长强,市场空间大。另外,印度尼西亚离中国市场较近,华人消费者多,对中国产品认知度较高。相比于成熟且壁垒森严的欧美发达国家,以东南亚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市场更容易开拓。因此,印度尼西亚成为长虹最早成熟的海外市场,其第一个海外办事处和工厂都建在那里:1999年电视产品进入;2000年第一个海外工厂开建。经过17年的发展,长虹在印度尼西亚已站稳脚跟,成为当地最知名的中国家电品牌,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在完成印度尼西亚的建厂布局后,长虹又把目光投向了全球三大主流电子产品消费市场之一的欧洲。2007年,长虹欧洲项目在捷克投产,国际化进程开始深入欧洲腹地。目前,长虹欧洲业务驶入良性增长轨道。2014年,自主品牌的销售和代工加在一起,长虹捷克工厂一共销售了超过70万台电视机,销量增幅约为70%,领先于业内同行。2015年,长虹捷克工厂实现满负荷生产,达到近100万台的设计产能。

        资源协同与全球一起脉动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之路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出口贸易,找到一个公司甚至个人把货卖出去即可;二、国际化,开始在多国做贸易。三、本地化,在当地国家设厂开公司,变成当地的企业。四、全球化,综合地运营全球的市场和资源。出于全球化思维,长虹提出了“欧洲大供应链”计划。目前,在长虹的全球化版图上,已经形成了以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为基地的南亚、东南亚开拓区,从捷克工厂到意大利营销公司的欧洲生态链,以迪拜为基地的中东生意线。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沿着‘一带一路’建设做好海外业务的发展,将是长虹下一步全球化拓展的首要做法。
 
        总的来说,长虹的“走出去”分为三个阶段,在经历了产品走出去,资本、人才、品牌走出去之后,下一步将形成全球化的资源协同。未来10年,在产品出海、海外拓疆、投资建厂、海外并购等之后,长虹将高举资本大旗,努力打造整合全球资源、全球运营的能力,大踏步走向世界和未来的新征程。

        更多公司动态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