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石化成品油及石化产品供应商7日晚间公告称,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预计为10.4亿-11.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0至22倍,延续了去年的盈利势头。而业绩提振的主要原因,仍需归结为成品油等主要产品的价格降幅小于原油采购成本的下降。
上海石化去年的年报显示,公司自营部分的原油加工平均成本为2533.4元/吨,同比降低45.1%,此项成本超过其总销售成本的一半。与此同时,上海石化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跌幅则不那么显著。与此前一年相比,成品油、树脂和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下降了37.2%、19.6%和31.4%,均小于原油加工成本的跌幅。两者间的价差,形成了上海石化的利润空间。以占到公司销售额近一半份额的成品油为例,其去年的毛利率达到35.35%,同比增加了18.8个百分点。
在今年前三个月,成品油的利润空间还获得了政策利好。今年1月国家开始执行国内成品油“地板价”政策,该政策规定,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截至3月28日,由于“地板价”政策的执行,国内成品油市场已连续五次暂缓调价,的一次价格下调还需追溯至今年1月。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曾出现“十三连跌”,但其降幅与国际油价的下跌幅度并不完全同步,已对上海石化这样的下游炼化企业形成利好。
不过,
行业研究人员认为,成品油“地板价”政策给上海石化带来的利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成品油“地板价”政策明确,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这笔资金须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更多
上市公司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