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绿地集团(以下简称绿地)发布了2015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绿地迎来首年营收下滑,营业收入2072.57亿元,同比下滑20.8 %。
地产营收下行
影响绿地业绩呈现的因素之一是其主营地产业务。
绿地财报显示,在主营地产业务方面,2015年,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301亿元,其中住宅占比50.8%,商办占比49.2%。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绿地的地产业务营业收入却出现了下滑,营业收入仅为995.77亿元,同比减少11.23%。这是绿地近四年来房地产板块营收的首次下滑。
对于2015年地产业务的下滑,绿地在财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本年度结转面积同比减少”所致。结转面积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可以进行确认收入的面积,也就是说这部分面积可以计算成本、开支和收入。
2015年绿地合约销售额仅次于万科,但营收已远低于万科,甚至还低于恒大和中海地产。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万科的房地产营收约为1902亿元,这几乎是绿地995亿元的两倍。
而在2014年,绿地与万科差距还并不太大,绿地房地产收入为1121.8亿元,万科房地产业务收入为1435亿元。此外,恒大地产和中海地产的2015年营业收入则为1264亿元和1142亿元。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由于绿地近一年来,许多项目布局在能级较低的城市,且商办项目所占比重较大所造成的。由于商办项目开发周期长,导致回款回收周期长,使销售额与营收之间容易产生较大差距。
能源业务板块的大幅缩水
实际上,拖累绿地2015年营收的并非只有房地产业务,能源业务板块的大幅缩水则是另一元凶。财报显示,2015年绿地能源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36.50亿元,同比减少67.08%。
绿地官网资料显示,绿地能源业务板块主要从事煤炭、油化工产品的贸易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以批发及订单制的销售为主;而盈利方式则是通过采购与销售价差获利。
事实上,能源业务一直在绿地业务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能源业务板块在绿地的过往营收中曾一度超越其主营地产业务。2014年,绿地能源业务板块营收为1322.25亿元,房地产主业为1121.77亿元。
但由于毛利率太低,这并没有为绿地带来太多的收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毛利率走低。绿地能源业务板块2015年毛利率仅为1.51 %,而2014年其毛利率更是徘徊在1%左右。
绿地在财报中称,由于市场恶化、商品价格走低,公司能源板块主动调整业务模式,收缩高风险业务规模,基本停止了化工品贸易,保留了部分稳定和低风险的煤炭贸易,油品业务转向发展零售业务和加油站开发为主。
房地产从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行业利润率下降,大多数房企谋求转型。绿地表示,多元化战略是其转型思路,基建、金融、消费是其转型的三大方向。在基建领域,绿地以发展地铁为主,在金融领域,汽车金融是其重要突破点。此外,绿地还将着重打造互联网房地产金融平台。
更多
公司动态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