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影子银行套利新模式:过桥挂牌回购

2016-04-09 10:43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影子银行套利新模式:过桥挂牌回购
 
        日前监管层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协助银行不良资产出表的通道业务进行了收紧,但当下旺盛的不良资产出表需求,仍在推动着监管套利模式的“进化”。部分银行与同业行、资管机构、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所之间正在悄然推行一种同业间的监管套利模式——“过桥挂牌回购”。

        在该业务下,银行可将其持有的非标资产转为标准化资产,从而降低非标资产比重,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并突破对融资客户授信额度等方面的监管限制。

        行业研究人员指出,自2014年五部委下发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后,同业间的买入返售、应收账款投资等非标业务开展成本不断提高,过桥挂牌回购业务在这一背景下出现。

        该业务的具体表现为,银行A以自有资金或理财资金设立资管计划发放非标贷款,再将资管计划转让给过桥行B,并委托过桥行B将该资产挂牌于区域性金交所,之后银行A再以理财资金对该资产进行回购,完成实际出资。

        按照这一结构安排,出资行或可实现对部分融资客户的“额外授信”。过桥行B受让并挂牌非标资产的载体通常为集合类资管计划,而此时出资行A再对上述资产进行回购时,则可表面“无视”所挂牌资管计划的底层资产。

        由于可以规避底层资产的“透视”,该类业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不良信贷资产的出表需求。

        而之所以将金交所作为出表通道,其原因在于部分银行可将金交所挂牌的资产视为标准化资产,进而对非标资产规模35%的红线管制,降低非标占比。因为资产荒的问题,所以许多银行的非标额度整体是够用的,但是也有一些中小银行有降低非标资产比例的需求。《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能够被认定为标准化资产的前提之一是在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挂牌,但并未对区域金交所有所提及;目前部分城商行在操作层面,是能够将金交所挂牌资产视为标准化资产核算的。原则上说金交所的资产不能算作标准化资产,但在执行层面却是另一回事,少数股份行和一些城商行是默许认可(金交所资产)是标准化的。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金交所挂牌投资来降低非标资产占比的做法仍然具有较高的政策性风险。

        更多金融行业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