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债券市场资金紧张 金融机构该何去何从

2016-04-11 09:55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债券市场资金紧张 金融机构该何去何从

        近两周,关于“监管层摸底银行委外资金规模”的传言不绝于耳,债券市场出现资金紧张局面,各金融机构该何去何从?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变局?

债券市场资金紧张

      货币实质扩张为市场带来了充沛的流动性,但今年一季度末,债市却出现了少见的资金紧张局面。行业研究人员认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的微妙变化,或是一季度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

      对于债市而言,每个季度末本身就是资金紧张的敏感时点,而今年一季度末又碰到新实施运行的MPA考核,这加剧了当前资金面的紧张程度。而且,这次资金紧张和往常不同,是结构性的,非银金融机构(券商、保险、基金类)感觉紧张,但银行内部之间稳定性尚可。

      所谓MPA,简单理解就是在季末时考核商业银行的广义信贷类资产(包含了信贷、委托贷款以及对非银金融机构的拆借),其中,最关键的是“对非银金融机构的拆借”部分,以往这一部分往往是银行“报表腾挪”的对象。受考核新规影响,为了季度末MPA考核合格,银行对于非银机构的资金融出规模会相应降低。

      以往,央行实施降准,其实是央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的,但是,现在央行通过MPA将总闸门把好,可能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明显的控制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开始发生变化,从之前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有松有紧、张弛有度的方向发展。

      当前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资金面波动加大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经济短期回暖,宽信用、稳增长效果体现;第二,中期通胀风险升温,特别是下半年CPI或突破3%,或制约货币宽松;第三,美国加息暂退,但不会缺席,汇率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关键;第四,央行MPA审慎考核,广义信贷或影响债市资金融出规模和资金面。

态度各异:券商激进 基金稳健

      一方面是监管层摸底债市,另一方面是利率不断下行,信用风险频发,优质资产难寻,投资管理难度较大,但对于源源不断入市的银行委外资金,不同金融机构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券商方面比较激进,他们认为:目前优质资产难寻,投资管理难度加大,但这是根据市场情况来定的,金融的本质就是追逐资金,资金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基金方面比较稳健:公募基金有140%杠杆率限制,再加上目前债市优质资产难寻,基金的杠杆率目前不高,但是部分公募基金专户的杠杆率可能会相对较高。

      据数据显示,券商杠杆高于保险,2016年2月券商杠杆率126%,高于保险的105%和广义基金的107%,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15年9月起,券商一直在加杠杆,投资风格比保险、基金等更为激进。

      更多金融行业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